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能动手就别叨叨”,才是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关键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3.“行为与语言不一致”念叨

在学校门口,五岁的特里站在角落里大哭。妈妈又哄又劝又威胁:“别哭了,宝贝······如果你再哭,我就走了,你一个人在这儿哭吧。”可是孩子哭得声音更大了。

“现在我真的走了。” 妈妈说。特里听到,尖叫着跑到门口去追妈妈。妈妈已经走到大门口,但听到特里尖利的哭声,又折返回来:“嘿,特里,你需要留在教室里,别哭了。”

老师这时介入了:“特里妈妈,你尽快离开就好了,特里会没事的。”“我怕他离开学校。我们从家来这里的时候,他就挺麻烦的。”“我相信,特里准备好了就会加入我们的。特里,我很乐意看到你和我们一起玩,记得吗?我们是朋友哦。”

妈妈离开了,特里很快就不哭了。在角落里待了一会儿后,就决定加入大家。

在这个例子中,妈妈面对孩子尖叫、失控,感到非常的无助。她试图用语言威胁给孩子施压,让孩子听话,但她的行为却与她的语言相反。

她想让孩子停止大哭,却不知道自己应该采取行动,离开这个环境。孩子这时的哭只是“泪水压力”而已,不用太过在意。

4.“无效就放弃”的念叨

五岁的乔治爬过超市里的购物车,从栏杆上滑下来,坐在旋转栏杆门上。“乔治,赶快下来!你会受伤的。”

乔治不理会妈妈,弯着膝盖,倒挂在栏杆上面。“乔治,下来,你会受伤的!”

妈妈拉出一辆推车。小男孩直起身坐在栏杆上,爬下来,又爬上推车。“乔治,走啦!”妈妈说完就去购物了。乔治在栏杆、旋转栅栏门上一直玩到妈妈买完东西准备离开。

在这个例子里,刚开始妈妈以为用语言就可以制止孩子,可谁知,乔治在做“妈妈的聋子”,根本不理会,妈妈也就放弃了。

下次再发生类似情况,妈妈继续讲道理,孩子继续不听。如此,形成恶心循环,对孩子行为规范没有一点好处。

要想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我们必须学会用行动代替语言。我们需要记住一个座右铭:发生冲突时,不用语言,用行动。

在他们去超市之前,妈妈可以说:“乔治,超市不是游乐场。”当乔治胡闹时,妈妈可以温柔而坚定地牵起他的手,一起回到自己的车里:“对不起,如果你不能再超市里行为恰当,我们就回家,不买东西了。”

用这样坚定的行为,妈妈可以向乔治表达她的认真态度。

1 2 3 4
赞(1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能动手就别叨叨”,才是面对孩子不听话的关键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