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被誉为“股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
万人敬仰的财神爷,他是如何培养子女的呢?
巴菲特不希望孩子不劳而获,零用钱必须通过做家务赚取。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巴菲特在家中装了一台老虎机,专门吞吃孩子们的零用钱,以控制孩子花钱数额。
尽管巴菲特毕业时拿最高成绩A+,但他不会给孩子施加成绩全优的压力。
即使三个孩子都从大学退学,巴菲特对此也很宽容。他没有觉得丢面子,反而鼓励孩子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大儿子霍华德退学后,给人挖过地窖、帮别人种玉米、当建筑工人,做过停车场收费员,竞选过公职,最后才找到了今生最愉快的事业——做一个农民。
女儿苏西曾长时间是一名家庭主妇。
小儿子彼得,租房子住,开二手汽车,贷款买房,借钱搞巡回演出,曾向父亲借钱却遭拒绝。最终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知名音乐人,并赢得艾美奖。
对于彼得所做的选择,巴菲特说,“你我其实在做一件事”。
巴菲特把儿子的工作和自己的成功相提并论,平等看待儿子全力追寻的人生,这让彼得觉得弥足珍贵。
彼得从父亲那里获益最大的人生哲学:
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做你自己。不管你的父母是谁,你仍然需要探索属于你自己的人生,并从中获得快乐!
彼得和哥哥姐姐,都追随了自己的内心,都展示了自己的价值。
在对待孩子们,巴菲特触摸到了爱的真谛。
拒绝孩子不劳而获,不给孩子捷径走。孩子的人生由孩子自己选择并负责。尊重孩子全力追寻的人生,帮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种爱,与溺爱有着本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