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然这两项研究都确认了孩子撒谎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并不提倡父母放任不管孩子们的“有意识的撒谎行为”。
李康教授把小朋友们撒谎的类型,分成了五种。
- 第一种,2-3岁,白色的谎言,为了客气而说谎。
- 第二种,3-5岁,是橙色的谎言,为了拍马屁而说谎。
- 第三种,5-7岁,是蓝色的谎言,是为了集体而说谎。
- 第四种,7-9岁,是黄色的谎言,为了谦虚而说谎。
- 第五种,9岁以上,是黑色的谎言,为了自己而说谎。
前四种谎言,属于“无意识撒谎”,并非完全是孩子的品德问题,也不属于是非善恶范畴。
只有黑色的谎言,是小朋友彻头彻尾的为了一己之利的“有意识撒谎”,需要父母们注意。
我一朋友家的小孩,是个电视迷,一家三口天天围绕着电视斗智斗勇。
朋友每天下班回来,进门跟孩子说的第一句话:“今天你看电视了吗?”
他家小孩第一反应就是否认:“我没有。”
但朋友一摸电视,还是热的。
一顿胖揍之后,他家孩子学会了要提前关电视,预留电视降温的时间,或者是在看电视的时候用风扇猛吹降温。
又一次,朋友问:“你今天看电视没?”孩子依然回答:“没有啊。”
可重新打开电视,频道和音量大小都对不上朋友关电视时的状态。
一顿混合双打以后,他家孩子学会了关电视前要换回原来的频道,还得调节回原来的音量。
再一次,遥控器的位置不对了。
这次教训以后,他家孩子学会了看电视之前先拍一张客厅里的定点照片,学会了把遥控器摆成原来的角度,把陷进去的沙发垫重新拍蓬松,一切恢复原样。
为了避免自身错误受到惩罚而说的谎话,并且在一次次教训之后撒更高级更完美的谎,这就是孩子们“黑色的谎言”。
但是像我这位朋友一样,不询问孩子的真实想法,上来就是一顿胖揍,简单粗暴地教育孩子,更容易起到反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