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沟通具体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是一名在学校工作的“影子老师”,我的工作主要是帮助在学校里有适应困难的孩子更好地融入校园环境。

作为一名影子老师兼心理咨询师兼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观察自己带的学生,通过他的每一个动作,了解他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他进行认知、社交、习惯、学习方法等等各方面的提升。嘴笨的人怎样学会说话?有效沟通技巧96个让你再也不怕跟人打交道

在做这些事的基础上,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沟通。

——和家长沟通,帮助家长进行心理疏导;

——和学校老师沟通,根据老师的情况随时帮助老师进行心理疏导,认真搭建起一座让学校与家长能够顺畅沟通的桥梁。

而作为桥梁的我,站在中间,同时看到了两边的风景,让我这座桥梁生出了许多的感慨。

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家长,经常会觉得与学校老师沟通是一件很头疼的事。

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比较容易造成各种状况,在面对老师时,往往觉得低人一等,他们会把自己摆在跟孩子一样的地位,低头等着老师的批评指导,无论老师说什么,都一律认错。老师说什么,就认什么,绝不争辩。

还有一些家长则相反,他们会在老师批评自己孩子的时候,对孩子升起一种强烈的保护欲。无论老师说什么,第一反应是赶紧找一个合理的原因,帮助孩子辩解一下,争取把责任推离自己孩子,一定要让老师明白,不是自己孩子的错。

在心理学中,无论是以上的哪一种情况,都是家长的自我防御机制的开启模式。

特别是第二种,家长会条件反射地进行否认。例如:“不会吧?我家孩子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会觉得,这个家长并不相信我。那接下来很可能会想,我本着对她孩子负责的态度联系家长,结果家长对我完全不信任,那么我说再多也没用,以后还是少跟这个家长打交道吧。

家长要考虑到,孩子在群体当中的表现和在家里并不一定完全一致,老师反映的孩子问题很可能在家里比较少发生。如果家长第一时间争辩或者否认,很难形成和老师的有效沟通,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黄金法则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条关于人际交往非常重要的法则,被称为“黄金法则”。

“像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友善,那么我们就要主动对别人友善;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真诚,那么我们就要主动对别人真诚。

别人如何对待我们,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待别人。

我曾经带过一个孩子,学校的融合环境不是很好,老师和同学的接纳度非常低。上课时不允许有一点点动静,否则就会有同学去老师那里告状。

刚带孩子的一周,我们几乎每天都被同学投诉。每次老师会走到我的座位这里,很严肃地警告我,上节课又被同学投诉了,希望您能“控制好”这个孩子,他发出声音影响其他孩子上课听讲等等。

有一天,老师又过来跟我说,前排的女生投诉这个孩子上课时脚伸到她的座位下边踢了女生的饭兜,另外,还用笔戳了女生一下。让我好好“控制好”孩子,否则就要告诉孩子的妈妈,让他妈妈换个影子老师了。

因为刚刚来到这个环境,还在磨合阶段,我没有做任何反驳,微笑着跟班主任说:“好的,我一定尽力做好。”

晚上孩子妈妈跟我电话沟通,说班主任给她打电话,告诉她女生投诉的两件事。

我跟孩子妈妈坦诚地说:“孩子脚伸到前边,我确实看到了,立刻让孩子把脚收回来,并且跟女同学道歉。显然,女同学仍然不太高兴。但是孩子用笔戳她的事情,我确实没有看到,如果看到我肯定是会制止的。”

第二天再上学的时候,我明显感觉昨天还经常过来跟我说话的班主任,今天对我特别冷漠,对我和孩子都是非常不友善的目光。

我以为是到了期末复习阶段,老师的压力比较大,对于我们孩子在课上偶尔会出声音很是生气造成的。

晚上我才知道,孩子妈妈在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把昨天我说的话转述给了老师,用我说的话作为“证据”来否认孩子的行为。

我才恍然大悟,老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

我们把黄金法则放到我们的融合环境中,在面对老师时,我们家长最好能积极地进行换位思考。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带四十多个学生,每天要处理各种事件,焦头烂额是个常态。

老师能够抽出时间和家长进行个别沟通,已经说明,这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

在遇到问题时,老师找家长,是希望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此时,家长要表现出对老师的信任,先认真地聆听老师反馈的在学校发生的事件原委,给老师充分表达的机会。

此时的聆听,也是一种尊重。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这份尊重很重要,因为只有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尊重,才能够真正得到老师的尊重。这就是黄金法则的神奇之处。

就算家长觉得老师的某些判断可能有偏差,也不要第一时间急着和老师争辩。

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可以继续与老师一起探讨发生这一事件的真正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了解一下孩子当时的情绪与想法。

在三方合作的基础上,还原事件真实原因,让老师看到家长愿意与老师合作的诚意。之后,再商量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长可以先去咨询老师,看看以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遇到此类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尽管我们的孩子比较特殊,但是在学校的融合环境中,如果犯了错误,也需要让孩子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教育孩子在下次遇到同类情况时,怎样处理才是正确的方式。

我还曾经带过一个孩子,期末考试学校单独为他安排了一间教室。学校校长巡视时看到考试过程中孩子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大声说话,要求监考老师打电话给他妈妈,第二天来学校一趟。

监考老师上午11点给孩子妈妈打了电话。等我中午带孩子吃完饭离校时才看到孩子妈妈给我发的信息。

妈妈很紧张,问我是不是孩子在考试时情绪大爆发了?并且跟我道歉,说是头天晚上让孩子做卷子,很多不会的,就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孩子,估计孩子情绪会受影响。

我赶紧跟孩子妈妈解释,孩子并没有任何情绪爆发,在我看来只是很正常的无法集中精力而自己唱歌或者在纸上画画、大声说话,因为孩子平时也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只是这次正好被校领导看到了,提出让家长来校一起监考的要求。

我安慰孩子妈妈,别的家长都没有这种能直接进校与老师沟通的机会,学校这么特殊照顾您,您应该感到幸运啊!

第二天,孩子妈妈进了学校一起陪着孩子考试,孩子看到妈妈在,瞬间表现非常好。孩子妈妈也利用这个机会跟老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解开了之前的一些误会。

考试结束后,孩子妈妈跟我说:“您不知道,昨天我接到电话后,心里特别堵的慌,也没吃午饭就请假回家了,在家还哭了一会儿,后来接到您的信息,真的让我瞬间就放松下来了,我来学校时也感觉不那么紧张着急了,跟老师聊得也挺好的。”

有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家长需要有颗强大的心脏。因为很多事情都需要您去面对和处理,如果自己情绪崩溃了,很难理性妥当的处理问题。

我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孩子在学校出现状况,突然接到电话被叫去学校。很可能心里有各种复杂的情绪。

有对孩子“不给力”的愤怒,有对老师和学校不能接纳孩子的无奈,有对自己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的着急……

这些情绪都很正常,但家长毕竟要去解决问题,如果让这些情绪乱了自己的方寸,恐怕往往出现更糟糕的状况。

家长不妨先稳定心神,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即将出现的各种状况。

把对孩子的埋怨转换成同情,孩子又出现问题了,说明他的能力和要求又不匹配了,我需要做的是尽快找到方法更好地帮助他。

把对老师的无奈转换成感谢,感谢老师这么负责地处理自己孩子的状况,我需要做的是认真跟老师了解实际情况,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无论老师如何描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自己都耐心接受,一定不在老师面前对孩子动怒。

与老师会谈的主要目的就是认真听老师说,耐心和孩子进行确认,再跟老师一起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有一个诀窍就是家长尽量不争辩,让老师充分表达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中的各种不满。

等老师表达完了,以真诚的态度向老师请教,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善目前的情况?

当这个问题问出来的时候,老师会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尊重。

家长和老师便不再处于对立面,而是共同在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

这样就进入了良性沟通通道,老师可能会给家长讲一些自己之前的经验,或者在老师眼中孩子现在应该进行的调整方式。

在生活当中也确实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对自闭症、多动症或者其他的一些发育障碍没有太多的 了解。

而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学习了很多相关的知识,所以在面对特殊孩子这方面,有可能家长会比老师更像专家。

家长可能也会发现,有时老师因为不了解特殊孩子,使用了不适合的方式去与孩子沟通,激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

我们需要明白一件事,大部分公立小学的班主任都是没有对特殊孩子的教育经验的,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小学老师都是受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的,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可以在最开始入校时,多和班主任沟通,让她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可以尽量详细地介绍在出现各种情况时,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包括小步子教学,转移注意力等等,让老师更多地了解与理解我们孩子的状况。

我们也要理解,有的时候,班主任每天陷入繁琐的日常工作中,会因为不断处理学校布置的任务、班里的突发状况等等的琐事而心力交瘁。在与我们孩子相处时,忘记了各种教育的专业技巧,把自己的各种压力情绪释放了出来。

现在的“双减”政策下,小学老师的工作量大增。我在学校里,每天都能够看到班主任的忙碌身影。

学校领导布置的任务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每学期按照次数要求的听其他老师课的任务要完成,班里四十几位学生不断出现的各种状况都需要处理,四十几位同学的多项作业要在一天内判完再发回给同学,家长的微信、电话要随时处理……

就我看到的班主任每天马不停蹄的状态,如果说老师会有一些情绪,我是真的非常理解。

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老师们自己也非常需要经常性的情绪疏导。但现实情况是,老师可以获取的支持资源非常有限。

有时,老师因为孩子出现状况而和家长沟通,难免会带有一些情绪。家长还是尽量以一个包容的态度,让老师发泄一下。

我们的包容与接纳会让老师在宣泄后,情绪慢慢恢复平稳,这会更有利于我们后边顺畅地与老师沟通。

最后我还想说,家长稳定的情绪对我们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特别是我们在孩子面前和老师沟通时,孩子会睁着那双纯洁的眼睛,认真看着我们面对问题时是如何与老师相处的。

这些相处方式,会成为孩子以后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加以模仿,成为自己以后与人相处的方式。

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模仿与观察学习是他们获取各种社会行为的主要渠道。他们的主要模仿对象就是父母、老师和自己的同伴。其中,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孩子最容易获得的学习机会。

当我们每一次遇到生气的事情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时,在孩子的心中,会认为生气时喊叫或打人是一件正确的处理方式,因为我爸爸妈妈就这样处理生气的。

我们还是请出那个黄金法则,我们希望以后孩子用什么方式与老师沟通,就请自己用这个方式与老师沟通,我们希望孩子以后用什么方式处理生气,就请用同样的方式面对惹您生气的孩子。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告诉孩子:我希望你以后也这样做。

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良性的融合环境中学习生活,而这样一个良性融合环境其实是需要智慧的家长通过智慧的方式和老师、其他同学及家长以及自己的孩子的一次次良性沟通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对于每一位包容和接纳我们孩子的老师、同学及同学的家长心存感恩,对于那些不能接纳我们孩子,甚至有些排斥我们孩子的老师、同学及同学家长,我们也表示理解,才能够让孩子的融合环境不断改善。

相信我们的诚心总有一天会打动老师和同学们,也相信我们的融合环境会因为我们的良性推动而不断发生化学变化,最终会让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个人都越来越包容、理解。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喜欢这个有爱的融合环境。

赞(2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沟通具体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