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当过小孩
每个小孩都会犯错
情绪管理课堂上有一句真理——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1]所以我一直记着,不要在情绪上头时说教。
回到家后,整理好情绪的小立,重新跟我回顾了这次事件。
原来,因为打闹被老师批评罚抄的他,心里其实就又怕又难为情。在拿抄好的本子上讲台时,同学们齐刷刷的注视,让他觉得无比丢人,所以他并不是有意将本子丢给老师,而是着急想快速交了以后,逃离大家的关注。
但这个着急忙慌的动作,却让老师误以为,他是故意挑衅,知错不改。
面对老师的批评,自尊心大过天的他,心里明明有一万句想解释的话,但话到嘴边,却又一句都说不出来。担心同学们围观,只能强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结果就是让老师怒不可遏,直接找家长了。
我相信,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原因。孩子犯了错,让孩子讲出原委和自己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从孩子的视角了解问题,而不是只从别人的口中。
跟弄清原因一样重要的下一步,是帮孩子学会遇到问题如何合理解决。
我陪小立一起复盘了整个事件,分析了他行为不当的地方,也指出了他过于在乎面子,而简单粗暴处理问题的缺点,讨论了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正面管教》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只有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2]
情绪平复后的小立,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虚心地听取了我的意见。最后,他主动提出写一封道歉信给老师。
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告诉自己,要保持和颜悦色,少说多听的态度。因为我深信,比起怒气冲冲高分贝的训斥,降低声量+倾听,会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后来,我妈听说这事,问我为什么没生气。
我笑着回答,“因为我也当过小孩啊,哪个小孩不犯错?小时候每次我闯祸,最希望的就是你能挡在我面前,陪我一起面对,而不是当着外人面,狠狠地数落我。”
那个记忆中的小女孩让我明白——犯错的孩子也需要面子。比起落井下石,雪中送炭的教育意义来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