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如果你有个学点习就要讨价还价的孩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经常鸡娃的朋友都知道,绝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是不能指望自觉的。那种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儿,自己把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分秒必争的报恩娃,并不多见。

家里的熊孩子,总是需要你想方设法去规划,绞尽脑汁去激励,恩威并施去督促,心细如发去检查,但凡你有一个疏忽,他们就会翻江倒海,玩个不亦乐乎。

只能说自律娃个个相似,他律娃各有不同。

有的他律家庭是铁血制,电子产品一律不给,微信/游戏碰都别碰,到家你就得给我学习。这种呢,反正也是看孩子吧,我个人觉得多数娃你是控不住的。

要么想方设法钻门盗洞地找东西玩,他们一定能找到东西玩,有个屏幕就能玩,穷极你的想象。

接娃时,在门口看到相当多的孩子拿个小电话手表就能一路玩,还听说有玩楼下的蜂巢快递柜都能玩好几个小时的。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这东西除非你家长啥也不干了,一天天贴身陪着。青春期到了,陪也没那么好陪,亲子关系如履薄冰,很快你就够够儿的了。

有的他律家庭是激励制,具体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吧,需要孩子实打实的成绩,才能给他们带来非常巨大的刺激和改变,单纯说家长天天挂在嘴上的彩虹屁,我个人觉得作用有限。

现在的孩子都不傻,没有真的进步,你天天花式夸,他们一激动就努力学了?呵呵,有时候可能适得其反。

当家长的,我觉得能捕捉到一些非常细微的小进步,随意夸两句就挺好。孩子们的精神动力其实主要来自老师和同学,而不是家长。

物质奖励,怎么说呢,可能曾经非常好使,现在么……如今的中产阶级家庭吧,普遍富养孩子,导致小小年纪,都有点“富贵于我如浮云”的精神气质。

还能给人家啥?吃顿大餐,稀罕吗?买个玩具,缺吗?安排旅游?赏脸吗?一百块钱掉地上,人也未必捡吧。

有媒体说这种叫“童年富裕症”,会导致成年后的空心病,又或者最低限度也是个没啥奋斗动力,稍遇挫折就是摆烂躺平。

不得不说,是很有道理的,吃苦挨累,总得图点啥,啥也不图,干嘛努力。

老朋友们是否记得曾经有部爆火的电视剧《奋斗》,佟大为马伊琍李小璐文章演的。反正那里亲爹后爹干爹啥的不是大官就是富豪,除了爱情,好像也没奋斗个啥。

不过确实有的家庭会有物质激励,比如考了多少名,奖励钱,或者奖励一个新款手机/pad/游戏机啥的。能吃这套的真是好,总算生活还有物质欲望。

多数孩子,现在最被限制最难以满足的欲望就是打游戏、玩手机、看动漫,或者说自由自在地支配自己的时间。

于是第三种模式呼之欲出。

有的他律家庭学习与娱乐强绑定,在积年累月的阶级斗争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与玩”的规则,我们家差不多就是这种。

通过wifi限制,工作日每天40分钟网络,节假日每天2小时网络,期中期末等大考结束后不限制时间玩1-2天整。

但事实上每天玩的都会比这个时间多,因为她可以通过下载小说等方式不用网络玩手机。

所以,光限制网络不限制使用时间,对熊孩子来说还是有很多操作余地了。

必须物理控制和魔法控制相结合。

平时还好说,每天回家吃完饭都快七点了,忙忙叨叨赶点作业,再准备一下翌日考试(差不多每天都有科目会考),稍微做做妈妈牌作业啥的,基本就到点儿了。

到了人家九点半法定时间,那无论是第二天要期末考试,还是今天娘俩吵了架,还是刚刚考砸了,天塌下来也得让人家玩,契约精神在我们家神圣得不行,可惜主要是单方面约束我。

比如学习时间里,这家伙可能学会儿就跑来聊天,坐旁边看我写文章,时而发笑,时而指点,时而聊八卦,我特么也是没骨气啊,就非得爱跟她聊,嘻嘻哈哈的,不知时光之易逝。

往往惊觉时,半小时都过去了……

你给我学习去!九点半以后怎么不来聊!

哼,人家的神圣时间怎会浪费在你身上?还得争分夺秒跟同学联排游戏呢!聚精会神高度紧张,一句话都不会跟你多说。

然后往往是九点二十五甚至二十就腆着脸过来领手机,非要占你五分钟便宜不可。等到交手机的时候嘴脸就不一样了,差30秒都不行。

平时也就罢了,到了节假日,那才叫一个斗智斗勇,讨价还价。

人家学了1-1.5个小时习,就会显得非常虚弱,半张着嘴,眼神呆滞,弓弓个腰,反应迟钝,一步三晃,来到你房间,人家也不说话,只是一味表演。

于是你就会忍不住说:

怎么了小僵尸,累了是吧?那玩半小时吧。

对方立刻就嘻嘻了,嘴角都压不住,眼神也变了像充满电了,生龙活虎地拿走手机立刻开玩。

倒是有契约精神,说半小时就半小时,不会说你要收手机的时候跟你抢夺不撒手,但这事儿得你想着,甭指望人家自觉,晚交个十分八分总是难免,没法一一计较。

那这个时间比例如果算算的话,其实也挺可怕,学习和娱乐时间是3:1甚至2:1。因为这种娱乐时间其实就是玩手机,假如说出去玩玩逛逛,运动运动,那多少时间也不心疼。

玩手机的话,这时间其实不是很好接受。但这个时期的这种娃,你想让人家干点啥,没有手机时间奖励,真的就是指使不动。

讨价还价后,起码还能比较高效率地学完一些东西,做一些本来不情愿做的事。比如语文的阅读理解啊,英语背单词啊啥的,没有时间奖励,这种活计是无论如何不能干的。

后来发展到,甚至于说,洗个澡都得奖励游戏时间。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坐地还钱。

是,不用你们说,我也知道长此以往变本加厉肯定不太好,有隐患,某种意义上说,简直类似于饮鸩止渴。

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这件事,养了截然不同的俩娃的我还是有发言权。摊上啥样的,总是要绞尽脑汁寻找适合的模式。

①尽量还是要搞好学习。

②亲子关系尽量不破裂。

实现这俩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家长很多的智慧和包容,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这种方式。

有的契约精神不强,上瘾度高,身强力壮的,可能慢慢的,那个手机你就拿不回来了,要硬抢就得大打出手,然后还打不过。

有的玩的时候精神百倍,学的时候呵欠连天拖延时间的,那这个制度形同虚设,最好还是以实际完成的任务为指引,而不是固化时间指引。

这个五一,有那么一天,从早晨七点多到晚上九点半,大宝自己在家,没人看着。头天晚上我问大宝,手机我是带走呢,还是给你留下,给你留下你能自己安排好学习吗?

她立刻摆出了最纯良最可信任的表情,眨着不咋大但很诚恳的眼睛,说:“保证!”

我说我也不管你具体玩了多久,我就回来看你干了多少学习的事儿,过得去就可以。

然后这一天人家还真的没少干,学了比我在家更多的任务,应该也玩了很多,还打了无数个电话给我,说自己在家太无聊了。

哪儿多出来这么多时间?也许平时我在家,我俩各种讨价还价,极限拉扯,以及聊天扯犊子的时间,可能比游戏还多……

好的制度一定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执行及调整的。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其次认识到孩子是会一直发展变化的,最后要明白,学习生涯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孩子是亲生的。

敲完上一段,我转过头对大宝说:

你真是我写公众号的缪斯啊。

她说:

yue了……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如果你有个学点习就要讨价还价的孩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