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适当退出厨房
早年间,有一则名为《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20多岁的大男孩在国外留学,参加聚会时需要“露一手”,然而他却连一道番茄炒蛋也不会做。
他只能给父母打电话,因为时差,父母半夜接电话、录视频,一步步教他。
许多人赞颂父母无私的爱,我却在想,一个早就该独立的大男孩,为什么连做饭这种基本技能也不具备?
有段话说得很好:
“孩子五岁不会系鞋带,你帮他系了;孩子十二岁不会做饭,你帮他做了,那他此后的人生,也就只能跟你过了。”
只有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跟随年龄一起增长,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十二岁之后,请适当退出厨房。
让孩子学着洗菜、切菜,煮饭洗碗。
看似繁琐的劳动,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也能让他在身体力行中,感受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
十三岁退出家务
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22岁男生,因为父母离异,全家人都对他众星捧月,从不舍得让他做半点家务。
后来他出国留学,2年时间就花光了200万,最后却连毕业证都无法拿到。
回国后,他天天在家玩游戏,连吃饭都要奶奶喂。
已经成年的男孩,依旧理所应当地享受着家人的照顾,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
蒙台梭利基金会理事长Tim Seldin曾这样评价做家务的重要性:
“教孩子自己动手,无论是洗漱、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
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
做家务的过程中,手指会做一些复杂、精细的动作,这会促进大脑的血流量增大,让孩子的思维更敏捷。
同时,做家务会让孩子学会责任和分担,变得有责任感。
无微不至地照顾,是害不是爱,有远见的家长,都舍得“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