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发现,自家孩子排便时总是格外吃力,小脸憋得通红,半天才挤出一点。不过,排便困难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怪就怪在孩子大便并不算特别的干硬,但就是排不干净,甚至会因为害怕排便而哭闹。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问题容易被家长忽视,有些父母误以为孩子是“上火”,盲目使用寒凉泻药或大量喂食水果,结果反而进一步损伤脾胃,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长期如此,孩子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将跟各位家长讨论一下,如何用温和、自然的方式来守护孩子的健康。
孩子排便困难,看着是大肠的问题,但实际上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脾胃。
脾胃是身体里的后勤部门,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再把精微物质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而之所以脾胃虚弱会导致孩子排便困难,是因为脾胃一旦虚弱,那么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就不能被充分吸收,体内的津液就不会很足,那么大便就容易滞留;而且,如果食物消化得不充分,那么残渣也无法顺利下行,堆积在肠道里,孩子就会感到腹胀、排便费力。
这种排便困难的特点是:前面发干,后面有食物残渣,但孩子总感觉没力气排干净,甚至排便后仍然有残留感。
之所以发干,是因为宿便留在肠道里,其中的水分被再次吸收,变成硬块,就会出现前干的情况;而食物残渣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法完全消化食物导致的;有残留感是因为体内的气不足,无法推动所有粪便排出体外。
至于孩子脾胃虚弱的原因,咱们讲过很多次了,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错误的喂养习惯,还有病后调理不当等等。这里重点说一下错误的喂养习惯,这里包括平时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包括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排便不畅时,第一反应是多吃蔬菜水果,但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来说,过量食用寒凉的果蔬可能适得其反,这些食物虽然含有膳食纤维,但性味偏凉,容易损伤脾阳,可能导致脾胃更加虚弱,排便困难反而迁延不愈。
这种情况如果放任不管,排便困难会逐渐加重,还会进一步影响全身,孩子可能会有面色发黄、容易疲劳、不爱活动等症状。
孩子脾胃虚弱的表现除了排便困难之外,还包括不爱吃饭、容易感冒、病后恢复慢、个子比同龄人瘦小、脾气大,还有前面我们说过的睡觉露睛等等。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的时候,可以多吃些好消化、味道甘淡的食物,如粳米、锅巴、薏苡仁、南瓜、熟藕、怀山药、莲子肉、栗子、红薯、红枣、香菇、胡萝卜、牛肉、葡萄等等。
另外,这个时候不要给孩子吃太多肥甘厚味,也不要让孩子吃得太多太杂,尽量避免积食,不要继续伤害脾胃了。关于前面说的水果的问题,家长们不要因噎废食,该吃还是要吃,该补充的营养还是要补充,但面对孩子脾胃虚弱的时候,不要加量就行,保持平时的水平即可,或者换成不那么寒凉的水果。
食疗简单给大家推荐两个,山药肉饼汤,材料:山药120g、肉末120g、羊肚菌3个、鸡蛋1个、盐、淀粉、葱、姜。做法:山药拍扁,然后剁成碎末;羊肚菌浸泡30分钟;把肉末和山药碎末搅拌均匀,加点盐、淀粉、葱姜水,继续搅拌均匀;把肉泥铺在炖盅内,中间打入一个鸡蛋,蒸15分钟定型;放入羊肚菌,加适量开水,继续蒸20分钟;稍放凉,加点盐调味,再撒些葱花、枸杞点缀即可。
材料:面粉210g、山药120g、红薯45g、紫薯45g、酵母2g、白糖适量。做法:山药去皮、切小段,蒸熟,加白糖,压成泥;红薯、紫薯分别切丁;面粉中加入山药泥、白糖、酵母与适量清水,揉成面团;继续加入红薯丁、紫薯丁,揉搓均匀;将面团分成等份小剂子,醒发;冷水上锅,水开后蒸15分钟即可。
孩子排便困难这事儿急不得,这面食疗下肚也不是立刻就能有改变的,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先采取一些措施,比如蜜煎导法。
做法: 建议选择天然蜂蜜,下锅,开小火;一边搅拌一边煎煮,使蜂蜜中的水分逐渐蒸发;锅中颜色变至深黄,就代表可以凝固成型了,然后关火,待其冷却成型后,搓成小拇指大小的蜜条。使用方法:让孩子趴卧,屁股抬高,缓慢塞入蜜条,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等待蜂蜜融化,之后便可等待便意,蜜煎导法3岁以上孩子可用,有肛裂或伤口不建议使用。
当然,也可以用乳果糖救急的,这是比较适合孩子用的。乳果糖是一种帮助通便的药物,可以软化粪便,其主要特点是温和安全,这就像给肠道加了个“海绵”,它能吸收水分,让便便变得更软更多,同时刺激肠道动起来。这样既能顺畅排便,又能帮助肠道恢复自然的排便节奏,避免反复便秘的发生。但无论哪种方法,各位家长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或药师,并确定孩子是不是过敏。
另外,人体是很神奇的,可以通过训练来形成习惯。比如每天固定时间让孩子坐便盆,每次5~10分钟,坚持1~2周,排出与否并不重要,主要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要保持正确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保持膝盖高于臀部,双脚踩稳地面,身体稍前倾,可在便盆前放小矮凳辅助;每天也要保证户外运动时间,多接触自然,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可跑步、跳绳、踢球等,天气不好时,在家里运动运动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