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儿童疫情防护和居家治疗指南[转给家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人民日报:儿童疫情防护和居家治疗指南[转给家长]
昨天,邻居家的爸爸,和初三的儿子打起来了。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壮得像头牛,爸爸被他推得东倒西歪,无奈之下,妈妈慌里慌张报警。
等警察拉开父子俩,孩子激动得又哭又叫:“你先打我的......”
一问原因,竟是孩子不服父母管教惹的祸。
父母听说儿子最近和女同学走得近,担心他早恋影响学习。
吃饭时,动之以情的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和妈妈顶嘴,还恶劣的摔了碗。
爸爸气得不行,扬手就教训他,谁曾想,这一次,孩子还手了,打得爸爸措手不及。
妈妈呜呜哭:“我这是养了个什么东西,供他吃供他喝,还供出个祖宗来。”
管教孩子,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镜子》是中国第一部深度揭露家庭关系的纪录片,其中有位妈妈,和儿子关系特别糟,她说:“孩子,你已经很久没有叫我妈妈了.....”
为人父母,有时候真挺委屈。
明明是为了孩子好才严加管教,可拼尽了全力,孩子反馈的却是更多的叛逆和反抗。
父母给出的是爱,为何收获的是孩子的恨?
其实,是因为父母管错了时间。
《管教的勇气》里有句话: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是,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
最怕小时候没管教,长大后翅膀硬了,想管却管不住。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著名教育家为你揭秘PDF
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
同事就遇到这样的困扰。
小时候不舍得管教孩子,现在,他们一家已经拿十岁的儿子没办法了。
前几天,孩子闹着要买一千多元的遥控飞机,她拒绝:“刚给你买过一个,怎么又要买。”
孩子立马就摊到地上撒泼打滚,同事气得不行,打了孩子屁股,谁曾想,孩子嚎哭起来:“救命啊,快帮我报警啊,有人殴打未成年了。”
直到飞机在手,孩子才罢休。
现在,他们家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生怕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更怕孩子威胁他们。
如今,别说管教孩子,身为父母,反而被孩子拿捏得死死的。
研究调查发现:
5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主要出于行为定向(害怕惩罚)以及身份定向(对方是大人的身份)的考虑;
10-13岁的儿童对权威的服从则主要从知识定向的角度来出发(对方是不是大人已经不重要了,以理服人最重要)。
换句话说,孩子越小越好管,是因为怕被罚;越大越难管,是因为打死也不认输。
所以,管教孩子一定要趁早,越早给孩子制定规则,孩子越容易养成好习惯。
很多父母常觉得孩子小,不忍心不满足孩子愿望,更不舍得孩子哭闹。
但真正的爱,犹如蒙台梭利所说:
“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同样,建立在规则上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有位早教专家传授过不让孩子沉迷电视的技巧:
“首先,当然是家长以身作则少看电视;其次,给孩子立规矩,越早越好。”
专家说,他儿子二岁多第一次看电视时,他就立规矩:“只能看三集动画片”。
孩子当然不愿意,他就强行关掉电视。孩子自然大哭。
奶奶心疼孙子:“哭得我都心痛了,由着他多看一会有什么关系。”
专家不管,就是温柔坚定的要求孩子执行规则。
也就哭了两三回,孩子接受了规则,到现在,每次看电视,看完三集就自觉关掉。
因为心疼孩子,就由着孩子任性,关系真的很大。
今天,由着他,三岁的孩子会知道,只要我哭,你就会多让我看电视;
明天,由着他,五岁的孩子就知道,只要我闹,你就会给我买玩具;
十岁,孩子离家出走;十五岁,孩子或许就敢用自杀来威胁父母!
年龄越大,孩子就越敢试探父母底线,直到开始蔑视父母的管教。
父母没有边界的爱,对孩子来说是最放纵的伤。
父母没有规则的给予,对孩子来说是最可怕的害。
父母最大成功是什么?是有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还是有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呢?我觉得都不是,学习成绩、性格乖巧懂事是孩子优秀的一方面,但是并不能说明父母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的复杂性就表现在,孩子是一个综合体,我们培养孩子是不是成功的标准本身就是多样性的。成功家教方法有哪些?把孩子培养成财富PDF+12讲视频为你揭秘
而一个成功的父母,不在于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而是在很多方面不用再管孩子。
曾经有一个因为“懒”而出名的人叫杨锁,他出生在80年代的河南农村,虽然家庭贫穷,但是,因为他是父母的老来得子,因此备受宠爱,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舍不得他做任何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吃好喝好,舍不得他吃一点点苦。
杨锁长大了去上学,老师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批评他,父母看他从学校回来不高兴,知道原因以后,径直走到学校和老师吵架,埋怨老师不该批评他们的儿子。吃不得学习的苦,杨锁上了几年学就退学在家了,成了一只真正的“米虫”。
如果一直都是这样有父母的庇护,杨锁也能幸福地生活下去。可是,父母毕竟已经上了年纪,父亲先是因病去世。此时杨锁已经是13岁的少年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离世而成长,继续由年迈的母亲供养他、照顾他,直到18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
亲戚朋友曾经试图帮助他,给他找了工作,但是他嫌苦怕累,根本就干不下去。后来,他沦落为街头的流浪汉,再后来,连要饭都懒得去,在一个冬天冻饿而死。
父母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宠爱的孩子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如果可以后悔,他们大概再也不会这样养育自己的孩子了。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父母,他们疼爱孩子的方式,也是不让孩子受一点苦,这样的爱看似很无私,实际上是斩断了孩子成长的翅膀。
成功的父母,舍得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会管太多
孩子都是从小长到大,有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会做很多家务了,完全能生活自理,还能帮助父母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等。
而有的孩子同样的年龄,吃饭需要父母喂,睡觉需要妈妈陪,作业也不愿意写,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懒惰,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积极性。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用明说,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所以培养出来的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
在女孩的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是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
而在男孩的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是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
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爸爸忽略了自身所存在的意义,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给孩子的成长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下面帮大家总结的几种爸爸,按杀伤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列,看看你家爸爸上榜了吗?
第6名
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有的爸爸过于大男子主义,控制欲太强。无论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爸爸控制欲太强,剥夺孩子表现自我和表达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控制欲太强的爸爸会过于威严,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压力,对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会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和标杆。[全两季]心理博士张怡筠幼儿情商课mp3,教你怎么样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父亲独裁专制,在男孩的头脑中会形成这样的印象:男人和父亲就是独裁者。从而将自己复制成父亲的翻版。
建议:
爸爸要学着放手,给予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并挖掘出潜在的能力。
第5名
手机不离手的爸爸
爸爸们上班忙,下了班更忙,稳如泰山般地“葛优躺”在沙发上,手机不离手。
老婆让他帮忙做家务,孩子缠着他一块玩游戏,从来都是眼皮也不抬一下,半天不肯动地方。
上厕所也要带着手机,在厕所一待就是半小时。总之,手机比孩子还亲!
爸爸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这无疑是一种冷暴力,孩子会感觉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亲子交流被阻碍,孩子性格会变得孤僻、自闭。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而来的。倘若爸爸成天拿着手机在孩子面前玩,孩子自然也会模仿。
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比较差,接触到手机自然也会容易上瘾,这对孩子的视力、人际交际以及学习特别不利。
最重要的是,爸爸醉心于手机而忽略孩子,会使孩子感觉自己不受重视,甚至孩子会觉得爸爸不爱我了,自己没有手机重要。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变得非常烦躁,甚至想着法子跟家长对着干,以此博得家长的关注。
倘若家长不明情况,责骂孩子,孩子会感觉更加委屈,亲子关系也会随之有了隔阂。
建议:
放下手机,别让孩子有“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的绝望感。
第4名
暴躁的爸爸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很会通过模仿来学习。
如果爸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父亲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那么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来发泄。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父亲和孩子的性格存在两种极端。
父亲暴戾易怒,孩子会在恐惧中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越来越不活泼,越来越不爱说话,这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
长期以往,心理发育不健全,如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创伤的出现。
建议:
脾气暴躁的爸爸一定要收敛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沟通、耐心解决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暴脾气。给孩子传递正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