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的过度养育下,儿子即便已经8岁,生活技能却基本为0,不会穿衣、系鞋带、用筷子,连喝个酸奶都能洒自己一身。
也因为自理能力太差,儿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但他又无可奈何,因为他打心眼里觉得:“爸爸妈妈不在,我就是什么都不行。”
育儿专家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曾指出:不少父母以爱之名为孩子做事,事实上只是让孩子更依恋自己,仅此而已。
一个尽心尽力为孩子操持一切的父母,看似为孩子付出了100分的精力。可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生生剪掉了孩子一飞冲天的翅膀。
热播剧《消失的孩子》中,袁午从小就是在妈妈的过度保护下长大的。
生活上,妈妈事无巨细地为他操心,大包大揽,生怕他累着;
社交上,妈妈也一一帮他分析好该跟谁聊什么话题,跟谁疏远跟谁亲近;
袁午做任何事情,妈妈都会在背后横加干涉,充当私人管家、辅导员。
所以在妈妈的包办下,袁午虽然顶着“学霸”、“名校”的光环,但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都一塌糊涂。
他胆小、懦弱,独来独往,不敢跟人打交道,和人说一句话需要自己演练一整天。
他不知道如何融入到同事中去,不知道该如何与上司相处,更不会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母亲的突然去世,更让袁午的人生一下子进入了至暗时刻。
他被单位辞退,就开始用赌博来逃避现实,欺骗自己,欺骗父亲。
父亲也去世后,他就将父亲的尸体藏了起来,只为继续冒领父亲的退休金。
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父母的天性使然。
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
对孩子过分在意和用力,虽护了孩子一时,却也让孩子越来越软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父母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孩子身上,不仅父母没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也会变得不堪重负。
就像《大考》里的妈妈董碧华,为了让儿子吴家俊能冲刺985,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陪着儿子备考,她辞了客房经理的职务;
她精心照顾儿子的日常起居,不让儿子干一点家务;
她还为儿子制定备考计划,一有空就坐在儿子身后陪着学习;
甚至,为了不让儿子偷懒,也为了方便监督儿子,她还把儿子的房间门锁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