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董宇辉: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她一心一意为儿子谋划,为儿子付出,但儿子却只觉得压抑,只想逃离。

所以亲子间频频爆发冲突,在一次争吵后,吴家俊更是离家出走了。

董碧华不懂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为儿子操碎了心,儿子却如此叛逆不听话。

有句话说:过度的付出,本质是一种越界行为。

管得太多,是束缚;管得太严,是侵犯。

父母越使劲,试图把孩子牢牢拽在手里,终究会引爆孩子内心的压抑。

迫使孩子恶狠狠地反击,最后母子成仇,两败俱伤。

在《妈妈的悔过书》中,作者李柳南就深刻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教育。

从小,为了让一双儿女能有一番成就,她几乎投入了百分百的心血。

她排满了两个孩子的日程表,包括什么时候起床、吃饭、学习,乃至报的补习班、看的书本,做的习题、上的学校,都要她说了算。

她就像一个监工一样,每天盯着两个孩子读书、写作业、刷题。

孩子没睡,她陪着不敢躺下;孩子还没起,她就已经备好了早午餐。

她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没有娱乐时间,管好两个孩子的学习,就是她的主要工作。

所以但凡孩子们有一丝松懈,她就会不断批评,抱怨。孩子们若是考差了,她更是如临大敌,不断给孩子们加压加码。

处处被安排的两个孩子,每天就像被黑暗笼罩,焦虑、压抑、喘不过气,最终分别在高二、高三那年先后退学。

之后,两个孩子更是视她为仇人,拒绝和她沟通,每天摆烂在家。

其实,父母望子成龙本没有错,错就错在过了度。

过度的在意,伴随而来的,往往是高期待、高要求、高压力。

重负之下,孩子要么叛逆逃离,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而无论哪一种,都是对彼此的伤害。

上海犹太母亲沙拉曾在她的教子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一再指出:

中国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不懂得怎么爱孩子,而是给孩子的爱太多。

不懂爱的父母,不断在做加法,结果大人疲惫不堪,孩子痛苦不堪。

而智慧的父母,则擅长给孩子的人生做减法。

1. 减帮助,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少年发声》里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从不把女儿捧在手心里,也很少照顾女儿的生活,只要女儿能做的事,她都放手不管。

所以她的女儿,刚上小学,就会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大一点后,还能自己过马路,坐公交,乘地铁。

五年级时,已经可以独立去菜市场买菜了。

如今女儿初一了,独立又能干,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用人操心。

妈妈说:“我很爱她,这些,就是我对她的守护。”

作家安娜·昆德兰曾说:“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成长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真为孩子着想,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向后退一步,孩子才能在磨炼中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奔赴未来。

2. 减干涉,多给孩子摸索的空间。

美国明尼苏打大学儿童发展学院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并非是灌输了多少知识,给了多少指导。

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

而这些品质的形成,恰恰需要父母放权,少说、少管、少要求、少担忧。

就像华为天才少年张霁的父母,从不紧盯学习,而是尽可能给他机会去思考,选择;给他空间去试错、探索。

从而培养张霁的思考力、求知欲、自信心等软实力。

所以,与其要求孩子按着你的规划成长,不如放权让他按着自己的想法成长。

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才是孩子主动进步的源泉,也是孩子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

1 2 3 4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董宇辉: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