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一书中写道:
“他人对我们的关注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于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人对我们的评价。”
尤其是父母的评价。
所以,不要欺负你的孩子,更不要帮着别人欺负你的孩子。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是孩子“看轻”或“看重”自己的关键,也是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孩子需要你的任何时刻,给予孩子强有力的支撑,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
1. 当孩子被质疑的时候,无条件信任你的孩子
网上有一段让人很暖心的视频。
一个小女孩放学后在校门口买炸串,被老板误会没有付钱。
小女孩很委屈地跟妈妈哭诉了这件事。
妈妈丝毫没有怀疑她,心疼地安慰她说:
“妈妈带你去找他,他态度好,我就态度好。
他态度不好,妈妈就跟他打一架。”
于是,妈妈带着小女孩找到老板,说明情况,调取监控,证明了小女孩的清白。
妈妈对小女孩的信任和维护,引得不少网友羡慕不已。
有的网友说,自己曾被冤枉偷了同桌的钱,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给了他一巴掌;
有的网友说,自己偷偷努力三个月,考进了班级前五,却被老师和父母怀疑考试作弊;
有的网友说,自己被同学欺负,反被父母责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先反思自己,再说别人……
他们被委屈、被冤枉、被质疑、被误解的时候,都无比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信任和支持,但却都被父母朝心口刺了最深的一刀。
徐婧英曾在《高情商养育》一书中写道:
“如果孩子不被父母信任,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得不到成长的力量,渐渐地,他就会变得没有信心、懦弱、自卑,做事也缩手缩脚、犹犹豫豫。”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的来源,也是孩子灿烂成长的力量和支柱。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时,孩子的内心才能充满信心和力量,才能不负众望,长成一个乐观积极,无畏风雨的人。
2. 当孩子让你丢脸的时候,要和孩子站在一起
《不完美礼物》一书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布朗带着女儿去商场买鞋。
卖鞋的专柜里正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儿跟着音乐跳起舞来。
旁边的几个贵妇带着孩子全盯着布朗的女儿跳舞,可她们的表情却不是欣赏,而是有些嫌弃和取笑。
布朗的女儿顿时不知所措,身体僵住,突然停了下来,用求助的眼神看向布朗。
布朗没有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让女儿停止跳舞,而是用轻松愉悦的语气对女儿说:
“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加进去呀。”
得到妈妈的支持,布朗的女儿重获信心,继续开心地跳舞。
布朗也继续专注地欣赏女儿的舞蹈。
布朗在书中坦言:
虽然别人的取笑让她有些尴尬,但那一刻,她不想“背叛”女儿。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要父母无论发生什么,都和他们站在一边。
陪他一起勇敢面对外界的眼光,一起战胜问题,孩子才能在我们的接纳中变得越来越积极自信,越来越有力量。
3. 当孩子不够好的时候,努力放大孩子的优点
一个重度抑郁的初中生曾对心理咨询师哭诉说:
妈妈经常说我:
眼瞎嘴笨、反应慢,好吃懒做、没脑子,全身上下找不到一点长处。
可事实上呢,这个孩子虽然成绩不好,但一直很努力。
虽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做事情态度认真,不怕麻烦。
他不是那种特别讨人喜欢的孩子,但真诚、老实,是个让人放心的孩子。
所以,你看,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身上没有一点长处,而是父母的眼里看不到孩子的长处。
魏书生曾多次在演讲中讲到:
“成功的教育,其实最简单,那就是发现孩子的长处,守住它,发扬,去努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能。这5句话不要和孩子说,以免他将来性格软弱,还活得窝囊
有的孩子喜欢学习,一学好几个钟头不嫌累;
有些孩子喜欢运动,足球、篮球、兵乓球,得心应手;
有些孩子喜欢唱歌、画画,只要一开始就很享受……
只有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以鼓励,孩子的天赋优势才能入心、细化、生根、再扎深根。
当孩子下面的根,越扎越深,越扎越自信时,上面就会不断地发新芽、散新叶、抽新枝、长新花,结新果。
所以,越是孩子不够好的时候,越要努力去发扬孩子的长处。
扬长避短,才能成就孩子的人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服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父母时,内心会充满力量,感受到温暖。”
每个孩子都想要父母明确的爱和坚定的选择。
为人父母的意义,就是做好孩子坚实的靠山和后盾,让孩子在相信爱、确信爱的过程中获得支撑和力量。
无论何时,爱与接纳都是对孩子最有力量的教育。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