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
我今天要讲一个看似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观点:
对父母越好的子女,反而受伤害越大。(社会一般现象,不指所有)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在有些大家庭中,
最孝顺父母的那个孩子,
常常扮演的是比较吃亏的角色。
这种子女往往性格老实,
长年陪伴在父母左右。
按理说,
他们是对父母付出最多的人,
应该也是和父母关系最亲的人。
可现实情况是:
因为ta们的敦厚不计较,
所以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
电视剧《人世间》里,
哥哥周秉义、姐姐周蓉,
天资聪颖,能力出众。
一个追求理想爱情,
一个选择尽忠人民,
很少照顾父母。
而小儿子周秉昆,
是憨厚、善良的“老疙瘩”。
没啥大出息,
留在老家照顾母亲,
为大家庭操了不少心。
可是,
在父亲周志刚眼里,
秉昆再孝顺,
也抵不上哥姐。
有时候就是这样,
越孝顺就越受委屈。
老话说: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懂事孩子只会做、不会闹,
委屈自己咽,苦累抢着干。
而父母也在不知不觉间,
辜负了自己的老实孩子。
就像同样遇到两只流浪猫,
人们更倾向于收养那只不太听话的。
因为人总觉得那只听话的,
会有下一个人来收养。
可是,
如果人人都这么想,
那么听话的那只猫,
永远都得不到关爱。
02
如果说,
像周志刚这样的父亲,
是无意中伤害了儿子。
那有些父母,
对孩子的伤害就是刻意为之。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
她在大城市本就拼搏不易,
父母却屡屡为难。
爸爸瘫痪了找她,
哥哥惹事了也找她。
心软的樊胜美,
只要母亲一哭她就立马投降,
试图充当残败家庭的拯救者。
可是,
她对母亲的心疼换来的不是爱,
而是变本加厉的压榨、中伤与辱骂。
还有《安居》里的房似锦,
母亲生她却不愿养她,
还断了她的大学梦,
工作后又被无止尽吸血……
她原本靠自己可以过得很好,
就因血缘上的这么一个人,
常常给她使绊子,
让她吃尽苦头。
这是父母吗?
这比仇人还可怕。
人都说:「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做什么都是为子女好,
可真是这样吗?
如果说电视上只是个别极端案例,
那现实中那些隐蔽的普遍现象,
或许亦让人寒心。
医院里走一走,
照顾老人的基本上是女儿。
但分家产时,
又都没女儿的份。
还有不少家庭,
都爱强调大的让着小的。
久而久之,
就变成了大的懂事,小的调皮。
也有的是,远香近臭。
身边的儿女做得再好,
父母很难看见,
而且摩擦不断。
反而是那个“远程孝子”,
更得父母心意……
原来生活中多得是,
越爱父母、越不被善待的例子。
03
之前有个观点:
兄弟姐妹不和的家庭,多是父母一碗水没端平。
而当这碗水端不平的时候,
很大程度上,
父母会选择牺牲那个最听话的。
更让人难过的是,
不被爱的孩子,
总在想尽办法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一颗甜枣能愈合一记巴掌,
越努力越受伤。
同事说自己的爸爸就是这样。
他爸爸出生时掉在了地上。
奶奶迷信,
觉得这个孩子生来就不幸。
于是,爸爸从小不受奶奶待见,
后来连带着他和妈妈也被讨厌。
甚至,
奶奶还说过“不认这个儿子、孙子”这样的话。
而他的爸爸纵使被虐千万遍,
依旧不辞辛劳地向旁人证明自己是被爱的。
经常做一些吃力不讨好、
且让自己小家庭受损的事情。
著名心理学者曾奇峰老师说:
爱制造分离,施虐制造忠诚。
一般而言,
人都会远离对自己不好的人。
但在实际生活中,
很少得到爱的孩子,
就像有受虐倾向一样,
会通过竞争“孝顺”来证明自己被爱。
而一些父母,
也抓住了这一点,
用“孝顺”绑架懂事的孩子。
所以,
我想告诉所有“爱而不得”的人一件事:
承认不被爱就是靠近爱的第一步。
不被爱就是不被爱。
爱如果真的存在,
那就无须证明。
我想,
每段关系都是如此。
该你负的责任,
请你用心承担。
但你不必献祭自己的人生,
来满足不爱你的人的愿望。
而是尝试着把爱人的精力、能力,
放到自己或爱自己的人身上。
其他人喜欢你或许是一种奖励,
你喜欢自己才是真正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