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平台上看到这个留言,这么激进的家长提前学,“卷”得娃快“碎”了,让好多妈妈心疼得也要碎了。
现在这互联网时代真是好,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无论是精英还是底层,让众生平等获取资源。
打开红的书,绿的文。
满眼的小学没毕业学完初中数学,还没上初中,学完高中物理。穿着纸尿裤去考PET, 幼儿园大班刷完RAZ。
叫上名的习题,孩子就该做;圈子刷到的牛娃,孩子就该比,网上看到的名师,必须得跟,到处的竞赛,就得报名拿奖。
老妈妈和娃恨不得劈成六边形。
然后还有一些死命忽悠,卖焦虑,搞凡尔赛,这些信息泛滥。
别人兜售的焦虑还不够,自己再创造点,妈妈们的心啊,长了绿藻,疯狂蔓延。
每个人对“超前学习”理解都不一样。
幼升小超前学习,重点不是孩子提前学到的“知识”,而是提前学习这个“过程”,大白话就是知道要学习啦,顺便弄点知识积累。
比如,数学会点计算,语文认识点字愿意看书,英语看动画片不别扭,看完还想听,拿着分级能坐下来读。
不给穿游泳圈就扔到泳池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扑棱扑棱就学会了游泳。
别呛了一口水,形成阴影,以后再也不想看见水了。
啥啥都不认识,啥啥都陌生,完全零基础入学还是挺难受的。
小学阶段包括初中超前学习,那就各式等样都有。
有的普娃是想抢跑知识点。
有的牛娃是想抢跑高智商。
牛娃的世界无法想象,想学提前学就是了,不论是打竞赛,是降维打击,还是学习技巧和能力,随自己意愿而行。
普娃家长一定要理性点,认真琢磨学习的底层逻辑,看清娃的能力和弄懂提前学的目的。
新初一感悟:幸亏小学鸡娃了
大部分普娃提前学是想着上课时候,嚯,老师讲的我熟,老师提问我懂,老师说上话,我跟着接下话。
跟住老师节奏,能够做到,哪说话,哪搭茬,还不挨揍。
有些纸老虎的知识点,提前学的时候捅破了,上课时降低大脑CPU的运算负荷,一鼓作气解决。
否则这点不懂,那点不明白,像雪球一样利滚利,还不起了。
考试时来个滚动复习,考个分数挺好的,家长和孩子都欢颜。
家长觉得所有的时间没白费,孩子更有自信了,开心想着可以少听几天老妈妈的数落。
这种提前学可以算作一种长线预习。
如果提前太多太多,自己又不系统规划,东一耙子,很容易形成夹生饭,上不上,下不下的状态。
我们普娃超前学习心里得有数,而不是挤到超前赛道里,提前成为下个阶段的普娃。
02
所以,是要提前学,但是别傻咧,没说要学这么多!
提前学什么?得找出一科能在校内超拔高水平,另外主科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超前一些,基本上初中无忧。
我为什么支持小学就开始偏科
全科战线搞,那是不行的。
很多过来人告诉我们,提前学语文。掌握好课内知识是其实远远不够,小学可能写写背背,都能给个看着不错的分。
到了初中,高中越往后,没有大量的课外知识补充,阅读理解和作文,差别会很明显。
古文也不是光背诵就能解决的,都要有文学文化积累。
语文落到根上,就是琢磨人,所以读经典名篇,读文学作品是最好的“提前学”。
对于天性敏感,感情细腻的娃,理解力、共情力就会很强,会细微地观察真实生活和书中的人际关系,并能够自行带入进行情感互动。
那不用说了,这样的语文都会比较好。
也会出现一个问题,语文不花时间肯定不行,有时感觉花了时间也不知道行不行。
这时,有一个科目忘得慢,不挑天赋,学习效率高,公认的当然就是英语了。
上了初中,好多人都和我说了小学6年级的英语和初一英语,知识跨度很大。
并且英语不能光看着初中,初中重词汇和语法,高中的长篇大论阅读,还有高速度听力,又要回归阅读和听力的。
英语要有提前量,阅读和听力,是要长期积累的。
文章看不懂,阅读理解做不对,不仅仅是单词量的问题,阅读量少,更是导致阅读不能理解。
英语提前学还有一个大好处,就是到了初中,别人学英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时间放到其他学科学习。
小学时间宽裕些,英语就是多听多读,每天或多或少来一点,三个月效果立竿见影。
小学语数英相对简单,知识密度没有那么大,到了初中这三大主科强度增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然后还有好几门副科。
想要在初中能赶上进度不熬夜,小学就稍微少玩一点,分担一些辛苦活。
当然这些提前学的都是肉眼能够看到的宏观知识。
如果在提前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习方法,自学能力,这恐怕最是难能可贵的。
03
孩子的大脑和电脑内存差不多一回事,东西装得太多,也带不起来啊。
提前学可以,但真不能提前学超出大脑发育和认知程度太多的东西。
对于极其少数的牛娃,提前学是必然的。一部分普娃掂量着提前学。更残酷一点是,对有一部分孩子来说,没有提前学这个选项。
想想,占大多数小孩都能提前学,并且学得扎实。
那现在的教材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势必要进行大改革一番。
人生路很长,只要不躺平,咱们爹娘心态好点,给娃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有些事情要放过自己,理解孩子。
育娃这事,要有执行,一定不能有执念。不能想要,又要,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