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个案咨询群里好热闹:
“好好的周末,被她气的半死“
“我都一忍再忍,都要当孙子了,被堵的心口痛“
“无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就是跟你对着来“
从事青春期家庭个案咨询工作6年,大部分家庭都有这样的烦恼。
然而,青春期叛逆常常被视为负面行为,但它实际上是我们摆脱束缚、发展个人独立性的重要阶段。
孩子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理都经历着巨变,由于激素分泌影响,大脑的发育的原因,孩子的情绪敏感极端,又渴求独立。
他们这个时期特别容易走极端,父母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父母反应过度
青春期变得不可控
父母的过度反应,是对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火上浇油。
在咨询中,我发现:家长好像只看到孩子的不好表现,对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往往视而不见。
孩子作业没写。
孩子房间没收拾。
孩子说话难听。
孩子打游戏玩手机。
总是在找办法改变他,唠叨、甚至打骂,如果孩子还是不听,于是加大管控力度,不给零花钱、没收手机甚至让学校老师一起管教。
结果是孩子没有改变,亲子关系越来越差,陷在管教和反管教的恶行循环里。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恐惧占了主导,对孩子的行为反应过度。
初一的明明休学在家。
爸爸回忆说,他特别害怕孩子玩手机,这种恐惧在孩子上小学5年级就伴随着他。
一次在同学聚会时,听到一个孩子因为玩手机,没上大学,天天躺在家里玩手机的故事。所以只要看到孩子玩手机,忍不住就暴怒,甚至砸了孩子的手机。
上初二的桐桐一到考试就发烧头疼。
妈妈说,孩子上小学成绩一直很好,上初中后,成绩不断下滑,有一次数学考了32分,爸爸当时把她的试卷撕了,把她的书包扔到了门外,说了很难听的话。
本来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小插曲,家长的过度反应,让孩子完全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亲子关系被破坏,孩子也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
父母的过度反应,往往比孩子的错误更值得反思。
父母的过度反应,可能会让孩子关闭心门,错失沟通的最佳时机。
美国著名的美国知名的禅宗大师说:
“与其惩罚孩子,让其自我反省,不如让自己停下来,去发现自己的需求和真实的自我。你不曾给予自己的也无法给予孩子。”
不要让自己的恐惧焦虑情绪毁了孩子。
青春期的挑战
是家庭共同成长的机遇
青春期的挑战是暂时的,但家庭关系是永久的。
初三的鹏鹏,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妈妈的身体也出现了各种问题。
一家三口咨询的时候,问到爸爸的时候,爸爸说的最多的是:我不知道,都是孩子妈妈在管。
一个缺位的爸爸,一个焦虑的妈妈,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
沟通后,妈妈出去休息一周,这一周,爸爸在家照顾孩子。
妈妈回来时,孩子和爸爸去车站接她,一家人开开心心的。
爸爸自此接管孩子的教育谈心工作,妈妈负责家里的做饭家务工作,晚上还能下楼遛个弯。
我的导师西西老师,儿子在高二时,和她冲突不断,因为手机问题和其他情绪问题,家里的门都被砸坏了好几个,用相互“仇恨”来形容母子关系一点都不为过。
妈妈因为在亲子关系的痛苦,开始学习家庭教育,儿子后面考上了很好的大学,现在事业做得很好,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10多年,西西老师一直做着青春期家庭的个案指导工作,因为经历过,所以更专业。
青春期的挑战是暂时的,利用的好,它们为家庭提供了一个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让家庭成员在共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联系,建立了更加坚实的家庭关系。
“孩子所有不良行为的背后,都反映了家庭功能的问题。”
所以,面对青春期的挑战,不逃避,不抱怨,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面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
处理青春期的问题
遵守三个基本原则
教育专家曾说:
“在孩子的每一次叛逆中,都藏着成长的机会。明智的父母会引导孩子,而非简单地压制。”
对青春期孩子的不好行为,父母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但遵循下面三个基本原则,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应对困难和挑战。
第一个原则:没思考,不行动。
面对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处于焦虑之中,没有思考,就采取的行动,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盲目的干预,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会让已经破损的亲子关系无法恢复。
在我们的指导过程中,如果父母遇到了情绪事件,我们会要求他们先写下来,如果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之前,不行动,只观察记录。
很多父母在写的过程中,平复了情绪,找到了解决方案。
重复错的教育方式,只能得到不满意的结果。
不如停下来,思考,哪种方式可能更适合孩子。
第二个原则:回应方式要简单明了、干脆直接
小瀚上6年级,有次忘记带钥匙。
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接到电话,就开始唠叨:
你咋回事?钥匙都能忘了拿。
你说咋整?你在外面等着吧,长长记性。
你说你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我回家要7点了,你这3小时不就浪费了吗?
你还能干啥?天天丢三拉四,你要把我气死啊。
…….
这样的情景经常在小瀚家出现,一点小事,妈妈都能唠叨没完没了。
每次都把陈谷子烂麻子的事,说个遍,当然少不了对孩子的攻击,和妈妈情绪的宣泄。
本来是简洁回应就能解决的事情:我可怜的宝贝,我只能7点才能回去,这之前,你去同学家或者去KFC等我。
妈妈却啰里啰唆毁灭了孩子的动力和热情,后面咨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只能弥补,无法还她一个眼睛明亮,阳光的儿子。
第三个原则:允许错误重犯
错过的题再也不会错。
做错的事,再也不会犯。
这只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到的理想状态,然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难做到,所以,允许孩子重犯同一个错误。
孩子因为玩游戏,作业没完成,而这发生了很多次。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能暴跳如雷,恨不得摔了孩子的手机,再也别想碰手机一下。
真正的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时简单地施加惩罚,而是要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
手机的管理,就是在一次次的犯错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约定规则,实施,出现问题,重新约束规则。
一次次的重复中,孩子才能建立起管理自己,不被手机控制的状态。
而没收、管控,只能治标不治本。
这个过程需要的是耐心和强大的父母影响力。
总之,和青春期孩子相处要做到:就事论事,点到为止,不追溯,不恐慌,不攻击孩子本人。
请记住:
教育不要追求完美,也不要期望孩子的成长能够一帆风顺。
每个家庭都会遇到问题,而成长就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的。
做青春期家长,一起抱团取暖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