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了,这是孩子和家长期待已久的放松时间。
假期意味着自由和轻松,但也需要有节制和规划,否则松弛过度,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寒假里,家长应督8促孩子尽量少做这三件事:赖床不起、沉迷电子设备、胡吃海喝。
01.
“赖床不起”
陷入恶性循环
假期一到,没了学校的催促,不少孩子开启“懒觉模式”,一觉醒来太阳已经照屁股了。
看似无伤大雅的赖床,其实会打乱孩子辛苦建立的生物钟。
长期赖床的孩子,身体机能容易紊乱,白天精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
更重要的是,早晨的黄金时间被浪费了,清晨的空气、晨光对身体的调节以及晨读锻炼的机会都擦肩而过。
《黄帝内经》中提到:
“冬季虽可早卧晚起,但也不过是日出时分起床。”
更何况,如今不少家庭过了头,直接全家一起进入“冬眠模式”,一大家子人都是中午起床,夜里熬到很晚,生物钟被完全颠倒。
寒假如果变成了“昼伏夜出”的作息模式,不仅影响孩子身体健康,还可能让他们开学后难以适应正常的节奏,影响学习状态。
02.
沉迷电子设备
荒废关键寒假
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电子产品的吸引力堪称“致命”。
假期没了学习的压力和时间约束,许多孩子更是整天抱着电子设备不放。
长时间盯着屏幕,最直接的危害是视力下降,近视度数飞速增长。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沉迷虚拟世界会让孩子远离现实。
寒假本该是孩子和同龄人互动、与家人相处的好时机,但电子设备却让他们失去了这些宝贵的交流机会。
更糟的是,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如若让不良信息趁虚而入,孩子的价值观和身心健康都将受到影响。
偶尔适度娱乐无可厚非,但若孩子完全沉迷其中,亲子关系可能也会因此恶化,甚至导致矛盾频发。
03.
整天胡吃海喝
埋下健康隐患
寒假赶上春节,琳琅满目的年货和走亲访友的宴席,让孩子们的味蕾大饱口福。
但如果毫无节制地胡吃海喝,后果令人堪忧。
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零食和饮料,不仅会让孩子的肠胃负担加重,还可能引发肥胖、积食等健康问题。
有些孩子春节期间饮食混乱,甚至引发龋齿、消化不良等状况。
家长们常说“过年嘛,开心就好”,但如果纵容孩子不加节制地吃喝,很可能在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的身体。
04.
如何应对这三大问题?
01
合理作息
帮助孩子制定作息表,并严格遵守起床和睡觉时间,培养好的作息习惯。当然,家长自己也要做好榜样,别让全家陷入“晚睡晚起”的循环。
02
丰富寒假活动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滑雪、爬山,既锻炼身体又开阔视野。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打扫卫生、采购年货,不仅增进家庭氛围,还能培养劳动能力。
03
管控电子设备
设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完成一定任务后给予适当的娱乐作为奖励,引导孩子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阅读、运动和实践活动中。
04
健康饮食
注重饮食均衡,少准备高热量、高糖分的零食,多让孩子吃水果、蔬菜和健康主食。在节日聚餐中引导孩子适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寒假是一段特殊的时间,它既是休整的契机,也是成长的重要节点。
家长们要引导孩子远离赖床不起、沉迷电子设备、胡吃海喝这些“陷阱”,帮助他们在假期中充实自我、养成好习惯,为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积蓄能量。
愿每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健康、愉快、意义非凡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