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别再让孩子盲目泛读,问孩子3个精读问题,有几万精读课的效果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并没有偷懒,而是最近趁着春节长假,我又重新看了很多关于精读的书,很多新知识迫不及待想和你们分享,让咱新学期赶快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上!

如果说之前写的文章,是基于毛豆的个人养育经验,那么这个寒假我对自己的“回炉改造”,是彻彻底底基于脑科学的有凭有据的分析。

论学习,追溯到大脑,那可真是底层逻辑中的底层逻辑了!

反正寒假我重新看完“脑科学&精读”的书,我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最醍醐灌顶的一点,莫过于泛读和精读对孩子大脑的不同作用——

泛读对孩子是很好,它可以让孩子用短时间浏览大量内容,获取新知识点,但是获取新知后,我还是被“精读对大脑的巨大作用”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惊。

原来精读就如同一个简单的电灯开关,一旦启动精读思考过程(至于怎么启动,不像专家说的那样难,请往下看,我的文章介绍了,其实就问孩子三个问题)

就可以盘活大脑中相关的脑区,而这些相关脑区全都具有对孩子情绪发展、社会认知、长期记忆储存的重要功能。

说人话:精读是一件对孩子大脑很赚的事情!

很多父母都知道,但是不会指导。

而我看完那些大脑与阅读的书后总结为几个简单的问题,问孩子这几个问题就可以深度激活大脑状态。

我就迫不及待的给大家总结出来,我们在日常阅读过程中真的只需要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就可以开启孩子相应脑区的天赋!

新学期,让大脑训练起来吧!

都是特别简单的问题,日积月累却可以达到惊人效果哦!

问孩子:有没有好的比喻句啊?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孩子精读时/后,问孩子,你看的这几页里,有没有好的比喻句啊?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孩子看的课外书里,经常会有很多比喻句,遇到写的精彩的比喻句,让孩子先不要往下看了,停一停,对,就停在这个比喻句上,去体会、分析为什么写的好?因为这会激活大脑的“视觉皮层”。

大脑的视觉皮层非常重要,除了处理看书时的文字,还会和海马体进行连接,进行视觉情景的想象和构建。

说人话就是:让书中的抽象文字变成可视化的3D画面!

所以,那些视觉皮层发达的孩子,会很快准确理解书中的文字和意图。

比如,海子的诗《感动》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早晨是一只花鹿,踩到我额上,世界多么好。 “

如果我们问孩子,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孩子的大脑就开始调用视觉皮层,并提取海马体中之前有关早晨、花鹿、轻踩的感觉等相关记忆,并在大脑中生成相关的视觉图像。

如果总是这么锻炼,那么——

孩子的视觉想象力会非常强大,不仅可以从形态上进行对比,还会调动五官感觉,寻找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这对解答深度的语文题都有很好的帮助。

所以,精读时,推荐让孩子拿根笔,让他把觉得写的好的比喻句单独划出来。

精读完之后,单独体会、分析一下,不仅提升了语言理解能力,还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和情感共鸣,增强了对文本的深层次解读和感知。

问孩子:这一章节,都说了什么啊?

是的,就这么一句话,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可别小看这个问题,就这个旨在让孩子“归纳和概括”的问题,可以激活大脑的“顶叶皮层”

因为是顶叶皮层帮助孩子将零散的信息点、事实和细节进行综合,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理解的。

说人话就是:那些语文考试中概括大意的题,实质考的都是孩子的

顶叶皮层。

要回答“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内容”,大脑是非常忙碌的——

首先,顶叶皮层,尤其是内侧前额叶皮层,是负责评估和对比不同的信息,还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哪些信息能代表文本的核心含义。

其次,负责语言生成的布洛卡区域还负责将归纳出的信息组织成完整的句子,在确保语法结构的正确性下清晰的表达出来。

你看,

涉及多个脑区,主打一个既锻炼又锻炼

所以,仅仅是这么微小的一个举动:让孩子看完后问问自己“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内容”?

就可以同时达到以下的三个目的:

1.更好地记住书里的内容;

2.把书里的内容转化为长期记忆

比如孩子看一本课外书时,你会觉得,这不是都是世界史的内容吗,现在的考试又用不到。

可是用这种方法就没关系了,因为短期记忆很容易转化为长期记忆,过几年再考也记得住呀!

3.学习时更容易把握重点:

如果孩子长期有意识的总这么练习,就可以把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刻意的变为主动和自动的过程。考试时就省力了,至少回答概括意思的题再也不会犯错了。

问孩子:这句话,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什么情感?

语文考试里,这样的题目很常见——

“站在作者的角度,这句话/这个词,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情感?请你分析一下。”

其实,说白了不就是识别作者意图嘛

别小看这一过程!Again, 这需要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首先,识别作者意图,这属于大脑中“情感加工和社会认知相关”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主要靠大名鼎鼎的“杏仁核”

“杏仁核”能帮助孩子识别和理解情感信息。

所以,当你问孩子“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情感?”的时候,孩子大脑的杏仁核会被激活。

杏仁核一旦活跃起来 ,还能增进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共鸣和社会适应能力。

然后呢,要识别作者的情感的时候,需要社会认知吧?需要情感推理吧?

那就轮到“前额叶皮层”登场啦!“前额叶皮层”能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意图和观点。

这第三呢,在语文中,很多理解字词是有双关含义的。而大脑中的颞叶区域,就会在语义的深度加工和情感识别中有显著激活。

所以你看,简简单单一个“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的精读问题,就能同时激活孩子这么多大脑区域。

是不是感觉好赚?

精读时多问这3个问题,孩子的大脑就需要调动多个脑区进行深度的认知处理,从内容推理和预测、句子分析、信息归纳到情感识别等方面,都促进了大脑各区域的协同工作。

大脑“用进废退”越是通过精读训练这些大脑区域,它们的功能就会越加强化和巩固,而未被使用的区域则可能逐渐退化。

所以,精读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语言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增强大脑的认知灵活性和适应性。

这一过程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具有长远而积极的影响!

今天就开始,用这三个问题帮助孩子吧!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别再让孩子盲目泛读,问孩子3个精读问题,有几万精读课的效果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