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胆怯
不要说:
“你怎么这么胆小,这有什么好怕的!”
改成:
宝贝,我知道你心里有点害怕,这很正常。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愿意去尝试。
爸妈相信你,也陪着你一起。
第一次可能会有点难,但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来。
就算这次做不到,也没关系,重要的是你愿意尝试,爸妈为你感到骄傲。
小贴士:
将批评转化为理解和鼓励,强调过程而非结果,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支持。
先承认孩子害怕的感受,然后解释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再表示陪伴和鼓励,最后说明即使失败也没关系。
2、关于金钱
不要说:
“不许乱花钱!你知道挣钱多不容易吗?”
改成:
宝贝,我们一起来学习管理零花钱好不好?
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计划,看看哪些东西是需要的,哪些是想要的。
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优先考虑;
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存钱慢慢实现。
偶尔满足一下自己的小愿望也是可以的,但我们要学会控制,不能看到什么就买什么。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利用我们的零花钱,也能更早地学会理财,对不对?
小贴士:
将命令转化为引导,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和自控能力。
通过“需要”和“想要”的区分,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同时允许适度的自我满足。
3、谈及礼貌
不要说: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见到长辈要问好!”
改成:
宝贝,有礼貌是一种美德,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当我们主动问候别人、使用礼貌用语时,别人会感受到我们的友好和善意,也会更愿意和我们交流。
同时,尊重他人,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我们一起学习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好吗?
我们可以从见到认识的人主动问好开始,慢慢来。
小贴士:
将指责转化为引导,强调礼貌的意义和价值。
不仅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还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4、讨论自私
不要说:
“你怎么这么自私!只想着自己!”
改成:
宝贝,爸妈理解你有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这很正常。
不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一个集体中,除了考虑自己,也要学会关心他人。
当我们关心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我们自己也会感到更快乐。
我们一起学习关心家人、朋友,甚至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好吗?
比如,我们可以帮爸妈做些家务,或者和朋友分享玩具。
小贴士:
首先肯定孩子的个人需求,然后引导孩子关注他人,培养同理心和集体意识。
将抽象的“关心”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行为。
5、面对挑食
不要说:
“不许挑食!这个也得吃,那个也得吃!”
改成:
宝贝,每种食物都有它独特的营养,就像不同的超人有不同的超能力一样!
蔬菜有维生素,能让我们身体更强壮;
肉类有蛋白质,能让我们长得更高;
水果有各种微量元素,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爸妈希望你能尝试不同的食物,这样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变得更强壮。
当然,如果你真的不喜欢某种食物的味道,我们可以换一种做法,或者暂时不吃,但我们不要完全拒绝它,好吗?
我们可以先少吃一点点,慢慢适应。
小贴士:
将食物和孩子喜欢的形象联系,增加了吃饭的趣味。
先说明挑食的害处(营养不全面),然后再建议尝试,但对实在不喜欢的食物也给予选择权。
6、关于归家时间
不要说:
“不准晚归!几点之前必须回家!”
改成:
宝贝,爸妈希望你尽量早点回家,因为我们担心你的安全。
如果你有特殊情况需要晚回家,一定要提前告诉我们,让我们知道你去哪里、和谁在一起、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需要我们,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我们可以约定一个时间,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你一定要主动联系我们,好吗?
小贴士:
将命令转化为关切,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将“晚归”的决定权部分交给孩子,但前提是提前告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7、讨论玩耍
不要说:
“就知道玩!还不快去写作业!”
改成:
宝贝,我知道你很喜欢玩,玩耍能让你放松和快乐,这很好。
但是,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它能让我们学到新知识,变得更聪明。
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计划,合理安排玩耍和学习的时间,好吗?
比如,我们可以先完成作业,然后痛痛快快地玩;或者我们可以玩一会儿,休息一下,再继续学习。
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劳逸结合,成为一个既会玩又会学的好孩子!
小贴士:
肯定玩耍的价值,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培养自律意识。
8、面对嫉妒
不要说:
“不许嫉妒别人!有什么好羡慕的!”
改成:
宝贝,看到别人优秀,我们心里可能会有一点羡慕,这是正常的。
但是,嫉妒不会让我们进步,反而会让我们不开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们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方法,但不要去嫉妒他们,好吗?
爸妈相信你,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越来越棒!
小贴士:
承认羡慕的正常性,引导孩子将嫉妒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强调发现自身优点,鼓励孩子积极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