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孩子来说,从小就离不开父母的管束和教育。
对于父母来说,一辈子都有对孩子操不完的心。
但是最后真的都是皆大欢喜的吗?其实也不然,很多人在半路就出问题了,甚至直接影响了整个一生。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终身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是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来面对以后的世界。
但是为人处世,还得父母从小就教孩子,养成健康积极的性格,最终让他们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每个年代对教育都相当重视,现在就更不用说。
用自己亲身经历来说事,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们以前学的东西更多、更深了。
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变化太快了,只能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而且现在的社会还特别卷,大家都想往更高、更好的地方扎堆。
父母真的不容易,但是孩子也成了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周围随便一看,很多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已经戴上了厚重的眼镜,腰也被大书包压弯了。
父母嘴里每天都在唠叨“要认真学习,要多做练习”。
除了做不完的作业,就是上不完的补习班。
没有几个孩子能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其实真的很心疼他们,忽然感觉以前的自己太幸福了。
孩子的“病态”不能怪父母,因为父母都想孩子变得更优秀。
而孩子的学不好也不能怪孩子,因为压力实在太大了。
如果说让孩子自己选童年,我想他们一定会想要做这几件事,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第一,被允许犯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放在以前好像谁都不会在意。
但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要求都太高、太苛刻了,好像孩子天生就应该是完美的,不能犯错。
一不小心就会被父母念叨: 这么简单的事,你怎么也做不好?
试问,谁生下来就什么都会?
我们自己也是一样一样学过来的,犯错是必然,而且一生都避免不了,所以,请给孩子多一点包容和宽恕。
第二,被允许说“不”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歌不喜欢的,想做的歌不想做的。
但是现在的孩子几乎很难做到这一点,父母的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做”,让孩子失去了这个基本权利。
什么是为孩子好?孩子自己为什么不觉得好?
其实这种“好”,更多的只是我们对孩子的控制欲而已。
第三,被允许做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本应该有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活成别人的样子,哪怕别人再优秀。
孩子也希望自己能被父母看见,希望父母对自己多一些关注。
很多父母张口闭口就是: 你看看xx家的孩子多优秀,你怎么就不学着点呢?
请问,为什么要学别人?学了之后还是自己吗?如果真的变成那样,他们还会快乐吗?
第四,被允许“浪费时间”
现在的孩子,童年几乎都被作业和各种辅导班填满了,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蚂蚁搬家,我也不例外,就这样的一件事,可以整整盯一天。
当时脑子里很多问题,充满了好奇。
就是这样的“浪费”的事,才让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了探索的欲望。
这些看似简单的“允许”,恰恰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成了童年最快乐和最珍贵的记忆。
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