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课后练习题,是一道仿写题:

先分析题目要求,“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的要求是引导学生通过插图理解“一大片”和“五颜六色”的含义。图文对照的是很重要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仿照例句说一说”其实就是仿写了,这其实很有思维含量,我一般会将“仿写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让孩子学会可迁移的仿写方法。
“小铅笔们,先分析例句,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我发现了量词,一大片。”
“老师,加点部分是一个量词短语+四字词语。”
学生们果然先被加点的部分吸引了注意力。
“老师,鲜花是一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我们仿写时,要在最后写一个这样的词。”
我心里暗暗窃喜,不愧是我的学生,过了一个寒假,还没把我教的仿写的方法忘记。
“不错,那我们看看房子旁边可能会有哪些事物?”孩子们陷入了沉思,我提示道:“你们可以看看窗外有什么?”
“大树!”
“汽车!”
“行人!”
“马路!”
一结合生活,学生的思维立马被打开了。
“那我们选择哪个事物进行仿写?”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把选择权教给学生。
“大树吧!”
“行,”说着,我把大树写到了横线上,“那我们看看大树前面可以用什么词形容,注意,这里必须是四字词语。”
“又粗又壮!”
“又高又壮!”
“又大又高!”
学生们七嘴八舌说了很多类似的词语。
“谁能说一个比这个难的四字词语?”
“枝繁叶茂!”不知是谁喊出了这个词。
我把它写在了大树的前面。
“接下来就是量词短语了,怎么写?”
“一大棵!”
“一大棵大树?大字出现了两次,感觉不是很优美。”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
“一大丛!”好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它。
“可是大树不能用‘丛’这个量词吧?”又有学生提出了质疑。
眼看就要成功地仿写就要陷入了僵局。
“老师,要不把‘大树’改为‘竹林’吧?”一个机灵的学生另辟蹊径。
“好啊!”我在横线上写上了竹林。
房子旁边一大丛枝繁叶茂的竹林。
“感觉怪怪的。”一个学生读完之后评价道。
“少了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眼尖的学生立马发现了端倪。
“再加一个‘有’!房子旁边有一大丛枝繁叶茂的竹林。通顺了!”有学生反映很快。
“不太好,和例句不像。例句中用的是‘开着’。”我努力思考,想要想出一个好词。
“长着!”
房子旁边长着一大丛枝繁叶茂的竹林。这就是我们集合所有人的智慧仿写出的句子,接下来是第二句:
“还是先想山坡上会有什么事物。”我提示学生。
“小草!”
“白云!”
“山羊!”
“老师,我们选山羊吧,第一句写过植物了,这次换一个。”
我把山羊写在横线的末端。
“又白又胖的山羊!”
“又香又胖的山羊!”
“白白胖胖的山羊!”
不等我要求,孩子们已经开始思考形容山羊的四字词语了。
“我怎么听着你们都在以狼的口吻形容羊?又香又胖?你是在形容羊肉串吧?”
学生哄堂大笑,也让我们的思考变得没有那么枯燥了。
“洁白如雪!”
“高雅是高雅了,但是,用它形容绵羊好像更合适。”
“快快乐乐!”不知道哪个学生蹦出了这个词。
“蹦蹦跳跳!”
“我们选择快快乐乐吧!用上这个词之后有一个意外的惊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快快乐乐的山羊!”学生们念出这个的字短语。
“老师,这是拟人!”
果然什么也难不住爱思考的小铅笔。
“老师,蹦蹦跳跳的山羊也是拟人呀?”有同学质疑了。
“不对,动物也可以蹦蹦跳跳,蹦跳不是人类专属的动作,不能算拟人。”立马有学生解释道,根本不用我出面。
“一大群。”连量词也有同学想好了。
现在就差动词了。
“长着!”不知是谁想出了这个词。
“山坡上长着一大群快快乐乐的山羊。我怎么感觉这个山坡上的山羊是从土里长出来的?”孩子们又笑作一团。
“生活着!”
“这个好!”
“老师,可是这不是两个字,这是三个字。”
“有时候是可以适当和例句有些不同的。山坡上生活着一大群快快乐乐的山羊。一起读一读,特别好,将拟人的修辞用得恰到好处。”
真是一节快乐的写作训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