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有些孩子,身后是没有依靠的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1】孩子是家庭塑造的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影响中逐渐被塑造和活成了一幅模样。这副模样可能是家庭希望的,也可能完全不是。孩子从出生开始便生活在一个家庭系统中,不论父母或家庭中的成员互动,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论是好的系统还是不好的系统。

幸运的是有些孩子,有家庭对其供养的经济支撑,也有给予的关心爱护,这些孩子既享受着父母的精神和心理供养,还享受着父母对其物质的供养,“有爱”的家庭大抵如此,兼具物质与精神。

有些孩子,有物质,没心理供养。

有些孩子,较少获得物质支持,但是心理供养养分很足。

有些孩子,什么都没有。

这里面,心理供养和物质供养两者都很重要,如果要说缺失哪一种会更好些,那更愿意选择物质上稍微短缺点,但心理养分一定不要少。

事实上,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选择的是物质上尽量满足,比如为了挣钱背井离乡,将孩子留在老家,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却在精神和心理上缺失了很多。而父母以为可以用物质上的来弥补精神上的缺失,陪伴,这是心理上的一种补偿机制。

恰恰相反,孩子们并不十分在意在小的时候家里物质上的稍微短缺,却十分在意父母在不在身旁,有没有陪伴自己,当自己受欺负的时候有没有父母在身后撑腰……而这种感觉并不是物质可以弥补的,长此以往会形成情感上的缺失。

缺乏或是没有心理供养的孩子们,背后其实是没有依靠的。

未成年即为孩子,从幼儿,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还都是孩子。

在孩子心里,很小的事都是大事。但在父母眼里,也许很大的事都是小事。

【2】心理供养

当我们作为父母无法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事情时,往往会将孩子推向更远处。父母们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形成的已有认知去看待事情”,恰恰是将孩子的视角抛之脑后,无法再做回一个孩子,导致很多孩子觉得身后无依靠,无墙可站。

这些孩子在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都选择自己去解决,在情感上并不依赖父母,无形中也慢慢造成了亲子关系的淡化和远离,而这个时候,父母又想以自己自认为好的方式去接近孩子时,其实孩子在内心是抗拒的,因为心的距离太远,就会产生很多亲子矛盾。

要想给孩子提供心理供养,记住一点:“孩子,你在外面不要怕,不要担心,遇到什么事你背后是爸妈,爸妈在呢。”并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既有精神上的支持也有行动上的鼓励。这样孩子往后再遇到难事,起码心里有个底“我爸妈还在呢,我更有力量也更有勇气”。而如果在孩子遇到困扰时,一次两次向父母诉说,父母以大人的视角和口吻说,“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都是这样的”。父母将事情正常化以后,孩子就失去了支撑,再讲给父母,父母都是无力感,父母都没办法去解决,把孩子推出去让孩子忍忍就过去了,那自然往后孩子根本没意愿再讲了,沟通就出现裂痕。

很多时候,孩子面对的困境,父母都没法帮助解决或提供方案时,恰恰是父母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

而因为家庭的破裂,成长在比较复杂的家庭结构单元里的有些孩子是很难的,可能既没有来自父母的疼爱和关心,没有获得过父母的爱,还没有经济支持和供养。因为有些孩子是从小到大一直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长大的,这时候孩子不管在哪个方面其实都是缺失的。

做一个能提供给孩子心理供养的父母,是孩子人生中很重要的养分。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有些孩子,身后是没有依靠的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