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现精选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同步作文”征文活动金奖作品,供大家学习借鉴。
金奖作品
01
一个鸡蛋的奇妙旅行
张睿
温大附属小学
为了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白醋泡鸡蛋。于是,我去超市采购了白醋和方便观察的透明杯子,准备看看它是怎么在时间中进行这趟“旅行”的。
开始实验了,我把鸡蛋轻放进杯子里,再把白醋缓缓地倒入,直到白醋淹没了鸡蛋。刚开始鸡蛋很安静,两秒后,“滋”一群气泡出现在鸡蛋壳上,它们像几千个小珍珠泡出现在鸡蛋壳上。这时我用筷子轻轻一戳,鸡蛋壳还是硬硬的。几分钟后,鸡蛋开始上下浮动,像跳舞似的,看来它很开心。
两天后,我惊讶地发现鸡蛋居然浮起来了。而且外壳好像消失了,白醋液面上也浮出一些棕皮,就像洗澡搓下来的“泥”。这次我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戳着鸡蛋壳,发现鸡蛋壳开始变软了,手指尖轻摸一下,软乎乎的,我猜过几天鸡蛋液可能会流出来。于是我又让鸡蛋在白醋里待了几天。
实验接近尾声,在第五天,鸡蛋外壳几乎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层膜,鸡蛋开始变得透明。摸一下,软软的,像鸡蛋形的QQ糖,我猜它应该不好吃,因为闻起来有股酸酸的味道,很难闻。接着我打开手电筒,想探一探鸡蛋内部的究竟。“呀,好美呀!就像一盏鸡蛋型的灯,也像一颗黄色水晶球。”我惊叫道。接着我又好奇地拿起鸡蛋让它从高处落下,看会不会像弹力球一样QQ弹弹地来回蹦跳。可是一落地,“砰”,鸡蛋炸开了,蛋液流了一桌。
这趟化学小实验的“奇妙旅行”真是太有趣了,我既看到了亮闪闪的鸡蛋,又懂得了一个化学原理,蛋壳成分是碳酸钙,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它们一相遇就生成了二氧化碳,开始时鸡蛋壳外的“小珍珠”就是它,于是鸡蛋壳就脱落了,只剩下一层鸡蛋的保护膜。这个实验简直一举两得!
02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赵昀泽
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总有一些瞬间,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我的知识之旅。其中,有一次关于筷子和大米的实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一直坚信,一根筷子是不可能提起一个装满大米的瓶子的。这个观点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直到有一天,爸爸轻描淡写地说:“筷子可以提起来的。”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激发了我的好奇心。
我决定亲自实验一番。找来一个空瓶子,小心翼翼地往里面装满大米,然后将筷子插进去。我用力一提,瓶子却像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我不甘心,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但结果总是一样——失败。我开始怀疑爸爸的话,甚至有些沮丧。
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爸爸走了过来,他看着我手中的瓶子和筷子,拍了拍我的脑袋说:“你的方法不对,筷子插进去之后要转一转,才能提起来。”我半信半疑,但决定再试一次。
我按照爸爸的指示,将筷子插进大米后,用力转动。开始时,筷子似乎被卡住了,怎么也转不动。我加大了力度,突然间,筷子开始转动,而且越来越顺畅。我心中一喜,轻轻一提,奇迹发生了——瓶子真的被提起来了!
我兴奋地跑到爸爸面前,急切地问:“为什么会这样?”爸爸耐心地解释说:“瓶子和大米都有重力,但当你转动筷子时,磨擦力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增大。当磨擦力等于重力,两个力相互抵消,瓶子就能被提起来了。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听了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对科学的力量充满了敬畏。
这次实验不仅证明了我的观点是错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个宝贵的道理:凡事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开动脑筋,懂得变通,就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更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指导老师:乔君)
03
有趣的密度塔
陈韵涵
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你见过颜色亮丽、层次分明的密度塔吗?各种液体是怎么做到不混在一起的呢?这么有趣的实验,我决定亲自试试。
我准备好蜂蜜、着了蓝色色素的水、食用油、洗洁精和一个带盖子的试管。实验开始了!我先把水加入试管中,再加入洗洁精,拿着搅拌棒有模有样地搅拌起来。咦?试管中不仅没看到颜色分层,还出现了大量泡泡,像洗碗时一样。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哥哥走过来,笑着说:“液体的加入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不能乱加。”在哥哥的指导下,我先加入了几滴蜂蜜,然后挤入一些洗洁精在上面。这时,这些不同的液体居然在各自的层次里待着,互不干扰!我拿起搅拌棒使劲地搅拌了几下,试管中的液体依然不会混在一起。我又惊又喜,继续加入色素水,最后加入了食用油。
天哪!我看到了它们从下到上分别呈现出浅橙、透明、亮蓝、淡黄色,像把彩虹装进了杯中,美丽极了。我将试管盖好盖子,然后猛烈摇晃着,它们出现了短暂的混乱,不一会儿又缓缓地归位了。真是太神奇了!
原来,密度大的液体会往下沉,密度小的液体就会往上浮。蜂蜜的密度最大,油的密度最小,依次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就会形成这五彩缤纷又层次分明的密度塔。
科学世界真奇妙啊!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多探索有趣的科学世界!(指导老师:冯春玲)
04
落入凡间的“彩虹”
陈又宁
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时节,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我突发奇想:我也可以做一个实验,在家里下一场“彩虹雨”!
我准备了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红黄蓝三种色素、玻璃片、热水和冰块。首先,我把热水倒入烧杯,放在铺好石棉网的三脚架上。接着,我点燃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面,然后把三种颜色的色素涂在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将涂了色素的那一面盖在烧杯顶端。最后,把冰块放置在玻璃片上方。做好这一切准备工作,我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烧杯,期待“彩虹雨”的降临。
只见烧杯里的水开始沸腾,“咕噜噜”唱起了歌,像一条条小金鱼欢快地吐着泡泡。我的心情也如这些泡泡,激动又焦急。大约过了三分钟,烧杯里的水经过蒸发,有的粘在杯壁上形成白蒙蒙的水雾,有的在烧杯中部转圈圈,像刮起了小型龙卷风,还有的窜到了顶部的玻璃片上,牵起色素的手跳起了舞,有趣极了!玻璃片上的水蒸气在与色素相遇后,受顶部冰块的冷却,聚集成了一颗颗小水珠,当水珠越聚越多时,玻璃片就像一位锻炼了很久的运动员,满头大汗,竟然流下了“彩虹汗”!
“实验成功了!”我激动地向一旁围观的奶奶介绍,“这就是降雨的过程。地面的水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凝结成水,就会形成降雨。”奶奶听了,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即使在下雨的天气,也可以在家里创造出“彩虹”。(指导老师:吴莹)
05
柠檬的秘密
张铭洋
北京海淀外国语学校
你们知道吗?柠檬酸写的字,只有用火烤,才能看得清。最近,我做了一个小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对的。
周末,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了几个柠檬,还有一袋小苏打。幸好家里还有没用完的蜡烛和白纸,我又准备了一个玻璃杯和一根筷子。我把这些材料放在桌子上,准备开始实验了。
第一步:妈妈帮我把柠檬切成两半,我戴上一只一次性的手套, 拿起一半柠檬用力地挤压,汁水流入了玻璃杯中。我往杯子里加入一克小苏打时,发现这两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我抓住妈妈的衣襟摇晃着,嘴里不停地说:“起泡了,真神奇!”
第二步:我用一根筷子,在杯子里充分地搅拌,让它们均匀地溶解,混成一种液体。妈妈说:“现在,杯子里的柠檬酸做好了,你可以拿笔蘸一下,在纸上写字了。”接着,我拿着笔蘸着柠檬酸,在白纸上写了四个字,放在一边晾干。两三分钟后,字迹干透了。我迫不及待地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立在盛有清水的盘子里。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既兴奋又小心地拿起白纸在火苗上方移动,只见白纸上出现了淡淡的黄色字体,但是模模糊糊,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字,我心急如焚。结果,第一次实验,不太成功。
我正在郁闷,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妈妈说:“孩子,别着急,你再拿一张白纸,再做一次实验。”于是,我拿出第二张白纸,写好字,晾干后,轻轻地举到火苗上方。这次,妈妈对我说:“你把白纸离火苗近一点。”我小心翼翼地拿着白纸,慢慢下移,接近火苗,越来越近,十厘米、八厘米、五厘米……白纸上慢慢呈现出焦黄色的四个大字“我爱读书”,清清楚楚,我高兴地喊道:“实验成功了!”那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妈妈告诉我:柠檬汁中的柠檬酸,其碳化溫度低于一般纸张的碳化溫度。因此,当柠摸汁涂在纸上后,遇热时,纸上被涂过柠檬汁的地方会先碳化,变成焦黄,从而在加热过程中,就显示出柠檬酸写出的字了。
我终于发现了“柠檬酸写字”的奥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更多的奥秘。(指导老师:师雪莹)
06
会仰泳的鸡蛋
孙千然
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
你听说过鸡蛋会仰泳吗?你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是鸡蛋在盐水里真的会仰泳,我就做了这个奇妙的科学小实验。
周六清晨,我早早地起床,邀请妈妈一起做这个实验。我准备了一个鸡蛋,一些盐和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妈妈问我:“这么重的鸡蛋,真的能在盐水里浮起来吗?”我神秘地笑着说:“等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你就知道了。”
首先,我小心翼翼地将大半杯冷水倒入玻璃杯里;接着,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鸡蛋像块石头一样迅速沉入水底;然后,我放了五勺盐,发现鸡蛋一动不动,我又加了五勺盐,鸡蛋依旧不动。我有些着急,心想:奇怪,鸡蛋为什么没变化,难道是哪一步做错了吗?我仔细观察,发现盐粒沉在杯底没有溶解。原来,我忘记了搅拌,连忙拿来一根筷子进行搅拌。
可是鸡蛋还是纹丝不动,我急得抓耳挠腮。这时妈妈提醒我:“你可以试着把一半冷水倒掉,换成热水,这样盐会溶解得更快。”我恍然大悟,立刻按照妈妈的建议进行操作。果然,奇迹出现了,鸡蛋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然浮了上来,像个调皮的孩子在蹦蹦床上跳来跳去。“妈妈快看,我们的实验成功了!”我兴奋地手舞足蹈。妈妈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通过这个实验,你会发现鸡蛋真的能在盐水里仰泳。在课上张老师曾经告诉我们,鸡蛋之所以能在盐水中漂浮,是因为盐水比鸡蛋的密度大,而普通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小,所以鸡蛋会沉下去。我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鸡蛋不仅能在盐水中漂浮,还能在糖水和酱油里游泳,这背后的原理与死海中人们不会沉下去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
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它也让我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去探索,我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一点点地去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指导老师:张诗婕)
07
胡椒粉大逃亡
王昭懿
南京市小营小学
你想知道胡椒粉遇到洗涤剂会有什么反应吗?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首先,需要准备材料——胡椒粉、洗涤剂、牙签。准备好之后,将它们一一摆好。
实验开始了!我端来一碗水,往碗里倒入少许胡椒粉,水面被胡椒粉覆盖了,立刻聚起一层薄膜,神气活现地在水面上漂浮着。接下来轮到牙签出场了,但它可不是孤军奋战哟,我用牙签蘸了一些洗涤剂,举在水上,还未插入水中,就听见轻轻的“咚”的一声,胡椒粉都四散开来,“举白旗”投降了。怎么回事?我再定睛一看,原来牙签上的洗涤剂蘸多了,滴了一滴在水面上。
我将牙签正式插入水中,胡椒粉果然快速扩散,离牙签远远的,仿佛被烫了一样,大有一副落荒而逃的架势。我忍不住用牙签又多戳了几处水面,此时的胡椒粉薄膜就像被调皮孩子抠破的一次性桌布一样,又像一张漏洞百出的大网。真可惜了水面这身好衣服,破了好多大小不一的洞,令人忍俊不禁。
实验结束啦,我很兴奋,不过做实验要知道原理才完整,所以我上网搜索起来。原来因为洗涤剂里含有一种可以破坏水面张力和水膜的表面活性剂,水膜承载体被破坏后,胡椒粉只好四散开来寻找新的承载体,就好像胡椒粉在大逃亡一样有趣。
这次实验不仅非常有趣,也非常成功,我决定以后还要做更多的实验,探索更多原理!你,愿不愿意与我和实验同行呢?(指导老师:徐汉丽)
08
“火山”吹气球
马钰函
乌鲁木齐市第126中学
科学课上,我看着桌上的白醋、小苏打、气球与透明瓶子,十分疑惑:这是要干什么呢?老师神秘一笑,告诉我们,这节课要做一项小实验——“火山”吹气球。
首先,老师让我们把白醋倒进瓶子里。我在白醋袋子上剪了一个小口,它就“哗啦哗啦”地跑进瓶子里了。我凑近瓶口一闻,一股酸味扑鼻而来,直熏得我后退两步。老师看我们很多人捂住鼻子,立刻提醒我们不要直接在瓶口闻,应该用手扇着闻,原来做实验也有这么多讲究!
接着,我们把玉屑般的小苏打倒进气球里。然后,再把气球套在瓶口上。最后,老师让我们把气球立起来,就可以观察结果了。我心里有些害怕,万一白醋和小苏打溅到我身上怎么办?但我还是鼓起勇气,一手抓住瓶口,一手捏住气球的顶部,把它立了起来。
只见小苏打像滑滑梯一样从气球里滑落进瓶子里,原本平静的液体突然翻腾起来,就像火山里冒出的阵阵白烟,还发出呲呲的声音。同时,气球也被吹了起来,吓得我都想逃跑了。教室里的叫喊声也此起彼伏。没一会儿,大家的气球都长大了许多,而“火山”也重归平静。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白醋中含有醋酸,而小苏打是碱。当醋酸遇到碱时,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在瓶子里不断积聚,就把气球吹起来了。
这个实验不仅让我学到了科学知识,还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原来,科学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它的奥秘呢!(指导老师:戴安娜)
09
彩虹牛奶
王俊凯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雨后的彩虹你可能见过,但牛奶上的彩虹你一定没见过。没关系,今天我就来带你大开眼界!
晚饭后,我摩拳擦掌,开始准备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盘子、红蓝黄紫四种颜色的色素、一小瓶洗洁精、一瓶牛奶,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排好放在桌上。实验开始了,先把牛奶倒进盘子里,接着把色素点在牛奶上,这里可要注意了,四种颜色要紧紧地靠在一起,像一朵四色花哦。最后,我将沾满洗洁精的棉签点进“花瓣”中间,奇迹发生了:“花瓣”的颜色快速向外晕染开,越来越细,越来越长,只一个眨眼的工夫,几种颜色连在了一起,圆形的彩虹铺满了整个盘子!这哪里是彩虹啊,孔雀开屏也不过如此了。我不可思议地张大了嘴,好久都没合拢。自己都能做出如此漂亮的彩虹,以后我岂不是能实现“彩虹自由”?想到这里,心情的颜色变幻着,跳跃着,比天空中的彩虹还绚烂呢!
美中不足的是,颜色太淡了。我又加了几滴色素,继续将棉签往有颜色的地方点,只见棉签所到之处,颜色就像舞女的裙摆,飘逸华丽地铺开,完全是电视里凤尾裙的瑰丽倒映。一会儿工夫,整个盘子变得色彩缤纷,不知是哪里的仙女,把日出时天边绚烂的云霞都放到这些牛奶里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其中的原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色素的密度比牛奶小,所以浮在牛奶表面。牛奶表面有一层张力,而洗洁精含有表面活性剂,滴在牛奶上破坏了这层张力,就带动色素一起“沸腾”起来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科学!神秘的科学真是无所不能,令我深深信服。(指导老师:朱万梅)
10
是沉还是浮?
樊欣然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小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听说把鸡蛋放入清水中并撒上盐,鸡蛋就可以浮起来。于是,我突发奇想,便想做个实验。
说干就干,我在爸爸的陪同下,迫不及待地找来了装满水的玻璃杯、盐、鸡蛋、筷子等用具,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做实验。
第一步,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立刻沉入水底;第二步,在清水中加入盐,并用筷子搅拌均匀。我先加了两勺,可它们纹丝不动,于是,我又加了两勺,它们仍然在呼呼大睡,我无可奈何,只得再加了两勺,突然我惊奇地发现:此刻它们微微抬起了头。于是,我就这样两勺两勺地加着,直到加到第十二勺时,鸡蛋笔直地立了起来,像一位挺立的士兵。我带着期盼与喜悦的心情继续往里面加盐,加到第十五勺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鸡蛋像刚睡醒似的,乖乖地浮在了水面上,又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喊到:“耶!我成功啦!”
我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爸爸答到:“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把鸡蛋放入水中它就会沉下去。但如果不停地往水中加盐,加到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自然就会浮起来啦。”我这才恍然大悟。
究竟是沉还是浮呢?你们明白了吗?
虽然这只是一项很简单的小实验,但它却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了我的心田。(指导老师:李军霞)
11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神奇的水魔法
黄韦文茜
城厢镇第三小学西江校区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我坐在桌前,正捧着一本充满趣味的小学生科学实验书,越看越入迷,内心突然激起了一股做实验的冲动。于是,我参照了书中的指导,尝试着做起了一个名为“水的魔法变色”的实验。
实验开始前,我参照清单,准备了玻璃杯、食用色素、小苏打、白醋和搅拌棒以及水等所需材料。准备就绪后,我小心翼翼地将玻璃杯放在桌面上,心中既兴奋又紧张,期待着即将上演的奇迹。
首先,我倒入半杯清水,然后小心翼翼地加入几滴红色食用色素,接着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确保色素和水混合均匀。不一会,水立刻变成了鲜艳的红色。紧接着,我取来一小勺小苏打,慢慢撒入红色的水中。小苏打如雪花般飘落,有的瞬间溶解,有的则在水底缓缓下沉。这时,我观察到水的颜色开始由深红逐渐变为淡红,仿佛魔法在悄然施展。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临了,我将白醋缓缓倒入玻璃杯中。玻璃杯内顿时像开大会似的沸腾起来,无数气泡翻腾而上,伴随着“嘶嘶”的声响,红色的水开始迅速变色。我瞪大眼睛,生怕错过这神奇的瞬间。只见红色渐渐褪去,转变为淡淡的紫色,然后紫色又变成了蓝色,最后竟化为了青绿色。我难以置信,水真的变色了!这仿佛是一场色彩的舞蹈。
实验结束后,我意犹未尽地盯着那杯青绿色的水,内心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和好奇。我翻开书本,仔细阅读实验原理。原来,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释放热量,使水中的色素分子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水的颜色。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亲身体验了科学的神奇,还加深了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敬畏。我认识到,科学并不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去探索,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次小实验将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指导老师:韦珊珊)
12
“太阳能”风筝
裴婉晴
新疆第十二师高级中学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和天空,阳光明媚,真是放风筝的好天气。然而,我却发现自己的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不禁皱起了眉头:“唉,为什么我的风筝放不起来呢?”我感到有些沮丧。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爸爸从树荫下走过来,微笑着说:“别灰心,我们一起做个‘太阳能’风筝吧!”一听这话,我立即来了精神,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
我们准备了黑色大塑料袋、薄线、吹风机和一个塑料瓶。首先,我小心翼翼地用吹风机给塑料袋注入热空气,直到它变得圆滚滚的。接着,我用线把塑料袋口扎紧,可是每次我一扎,袋子里的空气就像顽皮的小精灵一样偷偷溜走。经过几次尝试,我终于成功地扎紧了袋口!然后,我把塑料瓶绑在线的末端,这样可以帮助塑料袋稳定飞行。最后,我把塑料袋放到太阳底下,静静地等待。慢慢地,黑色的塑料袋吸收了太阳的热量,袋子里的空气变得越来越热,也越来越轻。终于,在我和爸爸的注视下,它就像一个真正的风筝一样,缓缓升起来了!
我看着“太阳能”风筝在空中飘扬,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惊喜。爸爸解释说,黑色塑料袋能吸收太阳能量,加热袋中的空气,使得袋子里的空气变得比周围的空气轻,所以它就能飞起来了。
通过这次制作“太阳能”风筝的经历,我发现,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看似无趣的事情变得有趣起来。而且,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指导老师:李雯)
13
我和姥爷做汽水
李钰玹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
去年暑假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滚烫的大地,蝉儿在树上不停地叫着,我被炎热的天气折磨得口干舌燥,刚想下楼去买瓶饮料解解渴,姥爷一把拉住我,笑嘻嘻地把我推进厨房:“外面的饮料不健康,我教你做汽水吧,不含一点添加剂。”
说干就干,我和姥爷一起准备了果珍、白糖、柠檬酸、小苏打以及纯净水。万事俱备,开始制作。我们先在容器中加入纯净水和果珍,用搅拌棒搅拌均匀,一直到果珍粉全部溶化,我还尝了尝酸酸的甜甜的真好喝,再加上一定比例的柠檬酸和小苏打。姥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盖好瓶盖,只见一个个白色的小泡泡往上浮,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瓶盖,刚一拧开盖子,里面的气体带着液体就窜了出来,我问姥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姥爷说:“柠檬酸和碳酸氢钠会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气体是不溶于水的,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最好在冰箱中放置一会儿,口感会更好而且也不会窜出来。”
汽水做完了,可我的心里却有着十万个为什么:姥姥喝的泡腾片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姥爷笑着答:“维生素泡腾片就是将维生素和柠檬酸混在一起制成颗粒再加上小苏打一起压成片。把这种片丢进水里后柠檬酸和小苏打遇到水会发生反应,就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我拉着姥爷的手说:“您今后一定要多教我一些化学知识,真是太有趣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自制汽水,还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化学反应的神奇让我着迷。这次实验让我意识到,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和发现,就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指导老师:杨欣)
14
会吸水的蜡烛
陈雅霖
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
一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会吸水的蜡烛。我心想:蜡烛和水一个是液体一个是固体,蜡烛怎么能吸水呢?为了弄清楚这个疑问,我决定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
我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空杯子、空碟子、打火机、蜡烛、蓝色颜料、一杯清水和一根筷子,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就绪,我迫不及待地开始试验了。
为了便于观察,首先我把蓝色颜料挤进清水中,然后用筷子将清水与颜料搅拌均匀,搅拌后就像海水一般,湛蓝湛蓝的,真好看!接着把搅拌好的水倒入碟子里,再用打火机把蜡烛点燃,蜡烛上的火苗就一个跳舞的女孩在摆动裙摆,然后把蜡烛放进水里,最后我把空杯子小心翼翼地盖上去。我忐忑不安,生怕实验会失败。
可是,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蜡烛上的火苗慢慢变小,最后熄灭了。杯子外的水慢慢变少,碟子里的水就像火山爆发的熔浆一样涌进杯子里,杯子里的水位逐渐上升,最终把蜡烛托起来了,蜡烛就像大船一样漂在水上。我惊讶极了!大喊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兴奋得一蹦三尺高。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查阅了资料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的:燃烧的蜡烛使倒扣的量杯内温度变高,空气膨胀将水排出杯外。接着,杯中氧气用尽,蜡烛熄灭,杯内空气冷却,气压迅速下降。同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使杯中气压降低。因为杯外的气压高于杯内的气压,把杯子外面的水挤进杯子里。
这个实验真是太有趣了!令我受益匪浅,以后我要做更多的实验,去探索更多神奇的科学世界!(指导老师:杨美琳)
15
春暖花开
朱雨晗
长沙市咸嘉博才小学
春天来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场百花齐放的神奇景象也出现在了我们的科学课上。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实验——‘春暖花开’!”老师笑眯眯地说道,教室里一片沸腾,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我们按照老师的命令开始画起了花朵。我用粉笔画了一朵可爱的鲜花,花瓣像是被水滴染红了的笔墨,上面点缀着鲜红的色彩。花朵中央我画上了金黄色的花蕊,还有丝线一样细小的线条,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然后,我们按照实验步骤小心翼翼地剪下了手中的花朵,我的手紧张地冒出了汗水,生怕把花朵剪破,就像在呵护自己的宝贝。终于,花朵剪好了,我慌张地抖着自己的双手,一折,两折,不一会儿,就把绚丽的花朵折成了一个含苞待放的小花骨朵。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一步——把纸花放进水中。我端来一盆清澈的水,盆中的水波光粼粼,闪闪发亮。我看着水面,心中燃起了一丝疑惑:“花朵遇水真的会开花吗?”我小心翼翼地把花骨朵轻轻放在水面上,我的心也跟随着花朵沉了下来。我屏住呼吸,双眼紧盯着水面,生怕错过了精彩瞬间。可花朵并没有如期绽放开来。我很是失落,用手轻轻碰了一下花骨朵,突然间,花的一片花瓣微微地绽放开来,然后一片接一片地展开,仿佛每一片花瓣都相互呼应着。我发现了一片还在沉睡的花瓣,轻轻摸了摸它,它仿佛被唤醒了一样,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一边眯着眼睛一边展开花瓣。就这样,一朵朵花不断地绽放开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真是太美了!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了解到这个神奇的现象背后的原理。纸是用木头制成的,而木头中含有纤维。当木头和纤维接触到水时,木头和纤维就会膨胀,所以纸花就绽开了。
这个实验让我更加了解了纸材料的性质,也让我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毫无疑问,这也让我更加热爱科学。(指导老师:黄茵英)
16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贾馨怡
十堰市五堰小学
“哇!气球变大了!气球变大了!”你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吧!那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小姨给我买了一个“科学小实验”的套装玩具,星期天的时候,我把所有的作业做完了,然后对小姨说:“小姨,我们一起来做一项小实验吧!”小姨说:“好呀!”我们准备了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一个红色的气球、一瓶小苏打和一瓶柠檬酸。
开始实验了,小姨说要在瓶子里倒入300毫升的水。可是在倒的时候,水总是漏出来。我急得手心直冒汗。这时候,小姨拿着一个黄色漏斗说:“用漏斗吧!这样水就不会漏出来了。”小姨说的果然没错,把漏斗放在瓶口,再把水倒进去,这些水就像乖宝宝一样,乖乖地排队流进瓶子里。接着加入三勺柠檬酸粉倒进瓶子里。然后拿出气球,往气球里加入三勺苏打粉。最后小姨稳稳地扶着瓶子,我用力把装着苏打粉的红色气球往瓶口上套。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气球口终于紧紧抓牢了瓶口。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自信地对小姨说。其实我有点紧张,因为听说有的人在做实验的时候,由于气压过大,气球薄弱的地方炸开了。我慢慢地把气球挑直。气球中的粉末掉进了的瓶子里,只听“呲”的一声,瓶中的水像煮沸的开水一样,往上冒泡。再看看瓶子上的气球,从一层薄片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胖乎乎的圆气球!“气球变大了!气球变大了!”我兴奋地叫起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姨告诉我:“柠檬酸是酸性的,小苏打是碱性的,它们混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二氧化碳气体把气球吹大了。
多么有趣的实验,多么奇妙的科学!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细致观察,勇于探索,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指导老师:王平)
17
我做了一个实验
苑艺馨
北留中心学校南留完小
今天下午,阳光和煦,作业已写。闲来无事,便拿起妈妈买的《米吴科学实验》细细品读。其中有一项实验令我惊奇不已,米吴只用普通的纸巾就能盖住倒扣的装满水的瓶子,就能让水流不出来。是什么让一张薄薄的纸有了巨大的“威力”,居然能“托”住沉重的一瓶水呢?我半信半疑,决定亲自验证一下。
我起身在家里搜罗了一只透明的塑料瓶子,又从茶几上抽出一张干净的纸巾,再加上厨房水龙头里轻松获得的自来水,就凑成了本次实验的所有材料。
开始实验了,我的心里像是揣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既紧张又兴奋,想让实验成功,又害怕纸巾托不住水结果一地狼藉。我先小心翼翼地往瓶子里装满清水。对了,这里有个小关键,千万要保证瓶子里的水满满的,不能留一点儿空隙哦。接着,我轻轻拿起洁白的纸巾,缓缓地盖在装满清水的瓶口上,然后将纸巾多出瓶口的部分轻轻地撕下来。看着眼前薄薄的只剩瓶口大小的纸巾,我更觉得书上是骗人的。一旁的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提醒我把实验做完再下结论。于是我深吸了一口气,屏气凝神地把瓶子端起来,瓶口慢慢朝下翻转的同时紧紧地闭上了眼睛,我几乎能够想到水一下子从杯子里倾泻出来的样子。可是等了好一会儿都没听到水“哗啦”泼在地面的声音。我睁开眼睛,惊讶地发现薄弱的瓶口上竟然滴水不漏。纸巾真的凭一己之力托住了一整瓶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上网查了一下,原来,当瓶子里灌满水后迅速用纸巾盖住,瓶子里就不会有空气了。而纸巾外边有眼睛看不见的大气压力,它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死死地顶住了瓶口,让倒扣的水流不出来。
在这个惬意的午后,在这个有趣的实验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原来,科学如此有趣。(指导老师:畅慧娟)
18
摩擦生电
刘凯睿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
记得那天,我在电视里偶然瞥见了一个神奇的小实验——纸屑在塑料尺子的“指挥”下翩翩起舞。我心中充满了疑惑与好奇,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尺子又不是磁铁。”带着这份好奇心,我决定亲手做这个实验,看看其中的奥秘。
我先准备好一张色彩斑斓的A4纸,一把塑料尺子,一块毛面抹布,还有一把锋利的剪刀。我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将A4纸剪成细小的纸屑,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就像春天的花瓣在空中轻舞。
接下来,我拿起毛面抹布,开始专心致志地摩擦塑料尺子。尺子在我手中逐渐升温,我感受到了它微微的温热。我迫不及待地将尺子靠近纸屑,只见那些原本安静的纸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纷纷向尺子跃去。有的纸屑紧紧贴在尺子上,仿佛在跳着一支欢快的舞蹈;有的纸屑则随着尺子的移动而摆动,就像是在给观众们谢幕;还有的纸屑则像是调皮的“跟屁虫”,紧紧地跟随着尺子,无论尺子走到哪里,它们都紧随其后。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充满了惊喜与震撼。我感叹于这个实验的神奇,也对自己能够亲手完成这个实验感到自豪。同时,我也感到了一丝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妈妈走了过来。她笑着告诉我:“这是因为抹布和尺子摩擦时产生了静电,而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所以纸屑才会被尺子吸起来。”听了妈妈的解释,我顿时恍然大悟。
这次实验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去发现,就能发现更多的奥秘。正如古人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指导老师:谭艳红)
19
水面跳舞的鸡蛋
赖品丞
兴国县实验小学
听说鸡蛋能在水面跳舞,我这个“叛逆”少年偏不信。带着满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决定在家中见证奇迹。
我在桌面整整齐齐摆放了一杯水、一根筷子、一个生鸡蛋和一袋盐。
一切准备就绪,实验正式开始。我首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水中,只听“咚”一声,这个淘气的蛋宝宝一下子扎入水底,悠闲地躺在杯底“呼呼”大睡。“这个懒宝宝!大白天竟然睡起了大懒觉,还不起来跳舞给我看。”我轻声嘀咕。接着用勺子挖了一小勺盐轻轻地撒入水里,像雪花一样晶莹剔透的盐粒,有的沉入水底,为蛋宝宝铺了一张床垫,有的落在蛋宝宝肚皮上,给它盖了一张又温暖又舒适的被子。希望蛋宝宝快快起来跳舞,于是我拿起筷子搅拌了一圈又一圈,鸡蛋宝宝也贴着筷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我心里乐开了花。可是刚放下筷子,鸡蛋又躺在水底呼呼大睡。我失望了!心想:看来这蛋宝宝没有跳舞的天分呀!我不甘心,拿起勺子又往水里加了整整两大勺盐,再用筷子飞快地搅拌,沉睡的蛋宝宝又被我唤醒,疯狂地跳起圆圈舞。我也随着鸡蛋的舞蹈欣喜若狂,情不自禁为胜利而鼓掌欢呼。我得意地把筷子丢在一边,蛋宝宝晃晃悠悠地停在了水中央。我沮丧地想:这个蛋宝宝和我一样叛逆呀,它怎么也不愿意在水面跳舞。接着我又挖了一勺又一勺盐使劲撒入水中,重新拿起筷子快速搅拌,我的手像飞轮一样转着圈圈,晃出了残影。杯子里的水随着筷子翻滚,形成一片白色浪花。奇迹出现,蛋宝宝终于晃晃悠悠浮出水面,跳起了芭蕾舞,旋转,旋转,永不停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鸡蛋浮起来跳舞呢?妈妈告诉我:水里加了很多盐,水的密度变大,浮力也变大,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因此就能在水面跳舞了。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实践,就会发现无尽的乐趣!(指导老师:赖艳平)
20
会“跳舞”的盐
张骏哲
绍兴市越城区马山街道中心小学
你知道盐也会跳舞吗?是不是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带着满满的好奇,我见证了一场由声音和食盐完美配合的奇妙“舞会”。
首先,我准备好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盘、一些食盐和保鲜膜,将它们一一摆放在桌上。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保鲜膜紧紧地绷在平坦的盘面上,保鲜膜如同一张鼓皮,平整而光滑。我用手指轻轻按压,确保它紧贴盘子,为即将登场的“舞者”搭建一个完美的舞台。然后,我在保鲜膜上轻轻撒上一层薄薄的食盐,食盐如同细小的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为舞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色地毯。一切准备就绪,我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开始 “表演”。我张开嘴,对着保鲜膜大声呼喊,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带有某种魔力。
突然,奇迹发生了!食盐颗粒开始微微颤动,像是被我的声音唤醒了一般。接着,它们开始慢慢地移动,有的向左倾斜,有的向右摇摆,还有的竟然在原地跳起了旋转舞。我的呼喊声越响,它们就跳得越欢快,仿佛是在回应我的热情。我惊讶地看着这一切,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渐渐地,我发现当我改变呼喊的节奏和音调时,食盐的舞动居然也会随之变化。我低声吟唱,它们就跳起了轻盈飘逸的芭蕾;我高声呼喊,它们又仿佛变成了街头舞者,热烈奔放…..我仿佛成了一位指挥家,掌控着这场奇妙的舞会,真是有趣极了。
实验结束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探究其中的原理。原来,当我大声呼喊时,产生的声波震动了空气,进而传递到保鲜膜和食盐上。由于声波的不断变化,食盐颗粒也受到了不同方向和力量的作用,从而呈现出跳舞的效果。
看着这些会跳舞的盐,我仿佛看到了科学世界的无限可能,也激发了我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好奇和热情去探索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