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一沾游戏就"失控"?三招立规矩不伤感情,90%家长都后悔没早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你刚下班推开家门,孩子正蜷在沙发上捧着手机,屏幕上五光十色的光斑在他脸上跳跃。厨房里炖汤的砂锅咕嘟作响,你喊了三遍”洗手吃饭”,回应你的只有此起彼伏的游戏音效。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你家每晚的固定节目?谁没经历过这样的至暗时刻:孩子抱着平板电脑死活不撒手,你越吼他越犟,最后气得摔门回房,只剩满地狼藉的亲子关系。

其实就算孩子现在每天玩3小时游戏,只要用对方法,不出一个月就能让他主动放下手机。

一、为什么我们越禁止,孩子越上瘾?90%家长都踩了这个雷区

去年暑假,我发现儿子经常说游戏玩游戏,连做梦都是游戏。我当时就想:娃这是上瘾了。那段时间家里天天像战场,我气的想砸手机。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无数家庭上演:家长把游戏视作洪水猛兽,孩子却像着了魔般沉迷。其实我们都在犯同一个致命错误——把游戏当成假想敌。去年北大发布的研究数据说破真相:83%的青少年认为游戏是社交刚需,就像我们小时候跳皮筋、集卡片。但多数家长只会用”断网、收手机、砸电脑”三板斧,结果把孩子越推越远。

更扎心的是,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孩子沉迷游戏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缺失了这三样东西——掌控感、成就感和亲密感。想想看,当孩子在游戏里带队打赢团战,系统马上弹出”MVP”徽章;当他辛苦攒金币买到限量皮肤,立刻收获队友满屏的”666″。而现实生活呢?写错一道题就要挨骂,考了98分还被追问”那2分怎么丢的”。

二、三招破解困局:不吼不叫也能立规矩

第一招:把”战场”变”谈判桌”之前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正碰上她的儿子在打王者荣耀。家长刚要发火,另外一个朋友按住她轻声问:”这局打完能教教我怎么玩吗?”小朋友愣了三秒,眼睛突然亮了。那晚我们几个围坐在地毯上,孩子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英雄攻略,朋友第一次知道儿子原来是个战术大师。

这就是破局的关键——先建立情感连接。下次孩子玩游戏时,试着说:”这个皮肤好酷!怎么获得的?”当他感受到被尊重,防备心自然瓦解。这时再拿出准备好的家庭游戏公约:每天写完作业可玩20分钟,周末可以玩2次,超时扣减次日时长。注意,一定要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自己参与设计的制度。

第二招:用”替代满足”攻破心防之前有一个朋友,为了让娃能”好好“玩游戏,做了个”成就银行”:背10个单词=10分钟游戏,跑步30分钟=15分钟游戏。没想到孩子为了凑够两小时游戏时间,主动报名了校运会。这样不仅游戏时间控制住了,还顺便锻炼了身体,成了班里的运动健将。

记住这个公式:现实成就感=游戏时长。给孩子设计阶梯目标:完成作业得基础时长,额外任务赚取奖励时长。建议准备个实体存折本,每次”存取”游戏时间都郑重其事地盖章签字。仪式感越强,孩子越珍惜自己挣来的游戏时间。

第三招:打造”戒断缓冲区”豆仔之前周末每天可以玩3次游戏,然后我就发现他经常脑袋里都是游戏。为了让娃别这么上瘾,能够脑袋里装点其他的。我用了”递减法”:显示限定每次20分钟,超时自动取消第二天游戏。然后后续把时间慢慢改为每个月月底周末两天才可以玩,每次20分钟,超时自动取消第二天游戏。然后有时间就带他运动、去户外,各种球类运动挨个玩,爬山骑行换着来。

三、比管控更重要的是这件事

记住,我们不是在培养听话的提线木偶,而是在帮助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建立自律。下次看到孩子玩游戏时,先深呼吸三次,把冲到嘴边的”别玩了”换成:”这关很难吧?要不要歇会儿喝点酸奶?” 你会惊讶地发现,当敌意消退,温情自然生长。

教育从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而是春风化雨的智慧。或许某天,当孩子主动放下手机说”妈妈我们来下棋吧”,你会感谢有爱也有方法的自己。养育之路道阻且长,用对方法,每个父母都能等到云开月明的那一天。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一沾游戏就"失控"?三招立规矩不伤感情,90%家长都后悔没早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