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聚餐,饭桌上,几个妈妈聊得热火朝天。
一位妈妈突然说:”我家孩子这次数学又没及格,我都愁死了,天天补课也没用,脑子就是不开窍!”
说完还无奈地摇摇头,全然不顾坐在一旁的孩子低着头,脸涨得通红。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很熟悉?很多父母觉得,跟别人聊聊孩子的”糗事”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觉得这是谦虚、坦诚的表现。
可事实上,随意透露孩子的隐私,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可能影响亲子关系,甚至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从3岁开始就有羞耻感和自尊心,他们希望自己被尊重,而不是成为别人茶余饭谈的笑料。
父母若长期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随意曝光他们的隐私,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刻意疏远父母。
01
透露孩子不好的成绩
——打击自信,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
有一位妈妈每次见到亲戚朋友,都会忍不住抱怨:”我家孩子成绩太差了,全班倒数,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她的儿子小凯原本只是学习慢一点,但每次听到妈妈这样评价自己,慢慢地开始变得厌学,甚至觉得自己”天生就笨”。
孩子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评价。
如果父母总是强调他的失败,他就会内化这种负面标签,认为自己真的不行。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孩子会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发展——你总说他差,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差。
02
透露孩子的缺点
——让孩子觉得”我不值得被爱”
小微的妈妈喜欢在小区里和邻居聊天,常常说:”我家女儿特别懒,房间从来不收拾,跟猪窝一样。”
小微每次听到,都会愤怒地反驳:”我才没有!”可她妈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事实,说说怎么了?
后来,小微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故意把房间弄得更乱,用行动来”印证”妈妈的话。
没有人喜欢被当众揭短,孩子更是如此。
当父母把孩子的缺点当作谈资时,孩子会感到被背叛,甚至认为:”原来在妈妈眼里,我这么糟糕。”
这种羞耻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
03
透露孩子的小秘密
——破坏信任,让孩子不再愿意敞开心扉
小敏曾经偷偷告诉妈妈,自己喜欢班上的一个男生。
结果第二天,妈妈在闺蜜聚会时当笑话讲了出来,还调侃:”这么小就知道喜欢男生,真是人小鬼大。”
小敏知道后,大哭一场,从此再也不跟妈妈分享心事了。
孩子的信任极其珍贵,一旦被辜负,就很难重建。
当他们发现自己的秘密会被父母随意传播,就会学会隐藏真实想法,亲子之间的沟通也会变得越来越表面化。
写在最后
真正的爱,是尊重与守护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孩子的自尊心像一颗脆弱的幼苗,需要父母小心呵护,而不是随意践踏。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请记住:
他的失败,不要成为别人口中的话题;
他的缺点,不要被拿来当作谈资;
他的秘密,更不要被公开讨论。
做一个懂得闭嘴的妈妈,比做一个”畅所欲言”的妈妈更难,但这样的克制,才是对孩子最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