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后悔才知道,想让孩子开窍、学习好、变聪明,最关键的不是打,也不是骂,而是做好这3件事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儿子今年11岁,读小学5年级。

自从上学后,尤其到了高年级,辅导他学习,写作业,成了对我最大的折磨。

只要不谈学习,儿子就活泼快乐,人也聪明,鬼点子一个接一个。

可只要一坐下来,让学点东西,写个作业,那智商就像被封印了一样。

不夸张的说,儿子学习时的状态,几乎可以用“呆傻”来形容。

背一段课文,半个小时过去了,还磕磕绊绊,我在一旁听都记住了,他还起头忘了尾。

做个数学题,明明昨天刚做过,我也刚给讲完,他也说自己懂了。

但换个形式一出现,他又懵了,吭哧半天也做不出来,抓耳挠腮。

要不就瞪着迷茫的眼神望着我,等着我给他讲。

我跟老公小时候读书也还不错,从没像儿子这么费劲过,所以无法理解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儿子,我也越来越丧失耐心,说不了几句,就开始粗暴的呵斥,把桌子拍的砰砰响。

有的时候,真的是气到呼吸困难,感觉心脏病都要犯了。

相信辅导过孩子学习的家长,都能明白这种气恼又焦躁的心情。

但不管我怎么吼,怎么骂,儿子的学习状态都没有任何改善,成绩也始终提不上来。

有时候别人问起,真心觉得难以启齿,内心特别烦躁,羞愧!

也许是我的态度恶劣,批评的多了,儿子的叛逆心理与日俱增。

很多时候,明明是他没学会,做错了,却把火气撒到我身上来。

我一批评,就开始破罐子破摔,说自己就是笨,脑子不行,不是学习那块料:

你为什么老说我,天天说我,在你眼里我什么都不行!

你觉得别人家孩子好,那你去给他们当妈啊!我也不想要你这样的妈妈!

你能不能别回家了!你晚上回来这么早干什么!

儿子的哭诉好像一把把尖刀,狠狠扎着我的心。

我很难过,全心培养、照顾的儿子,烦我、恨我,对我避之唯恐不及。

我更焦心,小学阶段,他学习就这么吃力,跟不上趟。

到了初中,课程更难,压力更大,儿子的学习该怎么办?!

02

我和老公都学习不错,头脑聪明,足以说明基因没毛病。但孩子的学习能力不行,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了缓和亲子矛盾,解决儿子的学习难题,我特别想找个什么办法,让儿子可以开窍,别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

在看了大量教育文章、视频、课程后,我终于明白过来,儿子为什么会是这样——总是被训斥、责骂的孩子,他的大脑发育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严重破坏!永远也学不出好成绩!

想要让孩子早开窍、学习好、变聪明,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当中。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恐惧、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中,他的大脑亦是被伤害的。

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草木皆兵,无法良性运转,把注意力放在该做的事情上。

家长频繁批评责骂,会影响孩子大脑里的杏仁核区域。

杏仁核是低级脑与高级脑之间的纽带,大量负面情绪的处理都在此区域。

有负面情绪时,杏仁核就会发生肿胀,阻断信号传递到理性思考区,即新皮质层。

也就是说,会影响智商。

同时,大脑也会产生压力激素,脑子里会不断反刍,造成“负面信息加工优势”也就是,想问题做事,总是控制不住的盯着消极的方面,更容易放弃逃避,躺平摆烂。

即使成年后,也会一直受到这种伤害的影响。

那怎么做,才能让大脑得到锻炼,让大脑变得松弛、机灵,最终“开窍”呢?

大脑这个器官,跟肌肉一样是需要锻炼的。

只不过,它需要的燃料,是好的情绪。

好的情绪,如同高效的燃料,是大脑不可或缺的营养。

孩子更是如此,他的大脑正在飞速发育过程当中,特别需要正能量的鼓励。

所以,想要让孩子变得聪明起来,学东西又快又好,家长就要做到,尽量让孩子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当中。

03

1、不要整天盯着孩子没做好的地方,不要老是在琐事上制造问题,消耗孩子的能量

想让孩子长期处于积极的情绪当中,家长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在琐事上消耗孩子。

很多家长其实都在无意识中,消耗着孩子的能量。

比如,孩子坐姿或者握笔姿势不够规范,会不停批评、指责;

走路时,没有抬头挺胸,会高声提醒,要求改正;

学习时,随时打断、纠正孩子的小问题,小习惯,喋喋不休的数落。

这些行为,都在破坏孩子的好心情,让他们的精神紧绷而压抑,时刻准备着应对外界的批评,无法进入到专注状态中。

仔细想想,其实孩子的很多表现,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会逐渐消失、改善。

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孩子无伤大雅的小习性上,具备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亲子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轻松、包容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得以放松身心,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边该做的事情上。

2、我们的标准一定要适当降低,比孩子现有水平高一点就行了,学会抓大放小

很多家长有一个教育思维上的误区,认为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才。

但过高的要求和期待,会让孩子的大脑处于压力状态中,反而会影响智商和思维活跃度。

这也是为什么,家长一坐在旁边,陪伴督促学习,孩子的大脑就像被封印了一样,一片空白。

家长可以适当降低要求,不施加那么大的压力,让孩子的精神上,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放松的愉悦状态。

具体来说,就是大事抓一抓,小事不要去管他。

他是喜欢边吃水果,边写作业,还是先做后面的题,再写前边的,都不重要。

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决定。

抓大事的方法,就是把重点要求起来,分步骤去解决。

比如孩子的背诵难题,一下子要求孩子流利背诵,他无法做到。

但可以把这个问题,拆解成一到几个步骤,引导孩子逐步养成好习惯。

第一步,先把要背诵的文章,分成几段。

第二步,记住每段的第一个字。

第三步,记住每段的第一句话。

第四步,先背第一段,熟练后,再第一段和第二段一起背诵,以此类推。

哪怕孩子没办法一次把这些步骤都做完,只要像样的做完了前两步、前三步,家长都可以耐心鼓励,积极表扬。

没做好,那就再试一次,继续没做好,那再继续重新来一次。

只要做好的,就真诚表扬。

循环一段时间,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体验到了胜利的果实,他自然愿意积极行动,获取下一次成就感。

3、日常生活中要持续给孩子正能量的认可和鼓励,做孩子的“好评师”,提升孩子自我归属感

很多家长也想夸奖孩子,但又怕表扬的话说多了,孩子会骄傲自满。

于是,说一句肯定,总要跟一个“但是”,随后是孩子的一堆问题和缺点。

这样的鼓励,效果大打折扣,如同是屎味的蛋糕,让孩子难以下咽。

这里,我分享给大家一个好用的模板,每天坚持跟孩子说三句话就行。

早上孩子出门,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妈妈相信你!”

让孩子带着积极愉悦的心情,踏入学校。

晚上放学回来,别急着催他写作业,而是告诉他:“今天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去吃点水果吧。”

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心疼和理解,充满能量。

睡觉前,认真的告诉孩子:“今天有件事做的非常棒,我要表扬你一下,妈妈感到很骄傲。”

具体是什么事情,这需要家长用发现的眼睛,留心观察。

可以是孩子摆正了脱下的鞋,礼貌跟邻居打了招呼,主动去刷牙洗漱,写作业的时间比昨天早了5分钟,等等。

只要带着欣赏的目光,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学习之外的闪光点,值得一个表扬。

一定要注意!说完这三句话,一定不要加任何“但是”。

如此往复,让孩子的大脑每天都处在一个愉悦的状态中。

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包容、和鼓励,他会越来越听话,越来越聪明。

因为积极的情绪,就是让大脑变聪明的最好养料。

当我持续用正能量去影响孩子后,儿子的变化可谓脱胎换骨。

他的心情越来越快乐,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积极起来。

每天开开心心上学,高高兴兴放学,学习时,智商也像解除了封印,感觉一下子开了窍!

遇到不会的题,不再两手一摊,等着家长投喂了,而是愿意主动思考,想一想怎么办。

掌握了背诵的小技巧,背课文这个老大难也不再是问题。

每一天,儿子都沉浸在积极的情绪中,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里。

从学习中获得的正反馈和成就感,又反过来滋养情绪,让他变得更加积极努力。

我想跟那些无法控制脾气的家长们说:

想让你家孩子变得越来越笨,你就继续指责、打骂!

想要孩子越来越聪明,尽早开窍,你就要学会放下自己的焦虑,学会对孩子表达认可和肯定,让孩子的情绪一直处于积极正向的状态!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在不断试错和成长,曾经的错误教育方式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修正!

只有当我们愿意直面问题,敢于改变,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时,才能成为孩子生命中温暖的那束光。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后悔才知道,想让孩子开窍、学习好、变聪明,最关键的不是打,也不是骂,而是做好这3件事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