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我每天给儿子“贴学霸标签”,2个月后,他的学习内驱力爆发了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01

儿子今年13岁,刚上初一,成绩不上不下,永远在中游。

说他笨吧,真不笨,小学时偶尔灵光一闪,也能考到班上前十。

说他不用功,也不是,每天作业也写,课也上,但就是缺乏动力——就是那种眼睛里有光,不用人催,自己就知道往前冲的劲儿。

让他写作业,能拖到最后一秒绝不提前动笔,姿势换了八百种,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磨磨蹭蹭。

遇到稍微难点的题,儿子通常是眉头一皱,要么直接跳过,要么就喊:“这题我不会!”

考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像只要不垫底,就万事大吉。

老师给儿子的评语是“该生聪明,但潜力未完全发掘,望今后更加努力”。

我苦口婆心地跟他讲道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看谁谁家孩子,因为从小学习好,现在过得有多好……”

我嘴皮子都要磨破了,可一点也不管用,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走心。

爸爸也严厉管过,让他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完不成就罚写更多,或者扣零花钱。

结果儿子要么跟我们冷战对抗,要么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一副“我就是不写,你爱咋咋地吧”的无赖样。

几次下来,家庭矛盾不断上升,儿子学习却原地踏步,最后还因为情绪不好,成绩下滑了不少。

于是,我更焦虑了,晚上躺床上根本睡不着觉。

看着旁边呼呼大睡的老公,再想想儿子那副“无所谓”的样子,我开始怀疑人生:难道是我对儿子要求太高了?

可谁不希望自己孩子优秀呢?我不想他只是“资质平平”中的一个!

想想,都怪我,既没有遗传给儿子学霸基因,也没有培养出他学霸的习惯。

可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学习的黄金期,就这么不咸不淡地滑过去,我的心里干着急,但又没有办法。

02

就在我快要认命,想着“算了吧,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来安慰自己的时候。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有位妈妈分享,说她家孩子以前也这样,后来她用了个“妙招”,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

她说,就是天天变着法儿地夸孩子是“学霸”,哪怕孩子做得并不好,也要硬往“学霸”的特质上靠,给他“贴标签”。

“贴标签”?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骗人吗?孩子又不是傻子,自己几斤几两能不清楚?

再说,万一他当真了,骄傲自满了怎么办?或者觉得我在讽刺他,更逆反了怎么办?

但那位妈妈说了一句话,戳中了我:

“你天天说他懒,说他不行,他是不是就真的越来越懒,越来越不行了?那反过来试试呢?万一有用呢?”

我愣住了。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啊!

回想一下,我平时跟儿子说得最多的是什么?

“你怎么又错了?”

“快点写,磨蹭什么!”

“你看你,这题讲几遍了还不会,笨死了!”

“能不能专注点……”

全都是些负面的、批评的、给他定义为懒惰、笨、不专注。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自证预言”,就是说你总传递给一个人什么样的信息,他就可能真的变成那个样子。

回想起来,我之前那些话,就是在反复暗示儿子——“你不行!”“你根本学不好!”

怪不得儿子总是烂泥扶不上墙,原来是我一直在给他,施加这种负面的心理暗示。

那真正的“学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么给孩子“贴学霸标签”呢?

我开始各种搜索学霸们所具备哪些特质,比如专注、遇到难题有股钻研劲儿、做事有条理、自律、对知识有好奇心……

再对比我儿子身上,看看有没有哪怕一丁点儿沾边的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观察,我觉得,嗯,儿子身上确实不多,但仔细找找,还是有的:

比如,他有时候会对某个历史故事或者科学现象问个不停;

偶尔也会因为解出一道数学题,而露出小得意的表情;

他书桌乱归乱,但自己的东西,他都知道放在哪里的,心里记得清清楚楚……

行!死马当活马医!就从这些勉强找出的“闪光点”下手,给他强行“贴”上学霸标签!

我要让儿子相信,他骨子里就是个学霸,只是暂时被封印了!

说干就干!于是,我彻底放下之前的焦虑和指责,开始给儿子“贴学霸标签”。

但有一点,“标签”不能贴得太生硬,得找准时机,润物细无声,还得显得我特别真诚,不是在哄他。深思熟虑过后,我决定按照以下3步走:

03

1、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正向反馈,给孩子“我有学霸潜质”的心理暗示

周末,儿子又被一道数学附加题给难住了,在那儿直挠头。

换做以前,我保准就说“不会就算了,做基础题去”,或者忍不住就给他讲了。

可这回,我按捺住自己,默默观察。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儿子居然哼哧哼哧地,把辅助线画对了,虽然最后一步还是卡壳了。

机会来了!我立马凑过去,用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夸张语气说:

“儿子!可以啊!这道题这么难,你居然能想到画这条辅助线,思路挺新奇的!”

“你知道吗?学霸解难题就是这样,不轻易放弃,反复琢磨,他们这股钻研劲儿,现在看来你也有啊!”

儿子被我夸得一愣一愣的,有点不好意思,嘴里嘟囔着:“后面还是不会……”

我继续给他“戴高帽”:

“哎呀,能想到关键一步已经超级厉害了!说明你脑子转得快,有潜力!

后面那点儿,是熟练度问题,多练练就好。”

这次,儿子没再反驳,“嘻嘻”笑了笑,继续低头看起了那道题。

还有一次,他难得主动整理了一下书桌,虽然只是把书摞整齐了点。

我看见了,立刻送上“学霸标签”:

“哟,儿子,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书桌这么整齐!我跟你说,学习好的人,东西都放得井井有条,这样思路才清晰。你看你,这不就是妥妥的学霸范儿嘛!”

就这样,我像个拿着放大镜的侦探,每天在儿子身上寻找,一切跟“学霸特质”沾边的行为。

有一次,儿子作业提前完成了:“这么快就写完了?可以啊,学霸都是高效利用时间的!”

他看历史书入了迷:“对历史这么感兴趣?学霸都这样,知识面广,爱思考!”

他问了个有点深度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好!学霸就是这样,不满足于表面,喜欢刨根问底!”

刚开始,儿子多半是不信,或者觉得我奇怪。但慢慢地,他就适应了,开始相信自己能行。

2、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和“配得感”,逐渐坚信自己是有能力成为学霸的

光靠抓住瞬间“贴标签”还不够,我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他营造一种“你就是个学霸”的氛围。

比如,吃饭的时候,我会故意说:“儿子,你这个未来的学霸,最近学校有啥新鲜事没?”或者“我们家小学霸,今天打算怎么安排学习呀?”

遇到我搞不懂的手机操作或者电脑问题,我会假装求助:“来来来,学霸儿子,你脑子好使,快帮妈看看这个怎么弄。”

他要去看电影或者跟同学出去玩,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念叨:“就知道玩,作业写完了吗?”

而是说:“学习确实需要劳逸结合,去吧去吧,放松好了回来学习效率更高!”

甚至在他偶尔抱怨学习累的时候,我也会说:

“是啊,当学霸肯定不容易,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嘛,但收获也大呀!妈妈相信你能扛住!”

我努力让自己表现得:我已经默认你具备学霸的潜质和能力了,现在只是在通往真学霸的路上,需要一些努力和调整。

这种持续的、正面的心理预期,就像给他穿上了一件“学霸”的外衣,他自己可能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挺直腰板,配得上这件“衣服”。

3、也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打心底里坚定地相信他

当然,指望儿子一下子脱胎换骨变成真学霸是不可能的。他还是会有懈怠的时候,作业还是会有错误,考试成绩也可能波动。

这时候,最关键的是:稳住!绝对不能把好不容易贴上去的“学霸”标签,又一把撕下来!

比如,儿子有次测验成绩不理想,有点沮丧。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劈头盖脸一顿批,而是学着共情,然后继续“贴标签”:

“嗯,这次是没考好,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过没关系,学霸也不是每次都考第一,重要的是知道错在哪,下次怎么改进。”

“妈妈相信你这学霸的脑子,肯定能很快找到问题,调整过来的。”

儿子写作业又开始磨蹭了,我也忍住不发火,提醒一句:

“哎,我们的小学霸今天状态好像不太在线啊?是不是有点累了?要不休息五分钟,调整一下再继续?”

我把儿子“不好”的表现,归结为暂时的状态问题、方法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或本质问题,始终维护他“具备学霸潜质”这个核心设定。

这样,他就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更容易重新振作。

结果,真的有点神奇!大概坚持了2个多月吧,我开始看到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最明显的是,儿子不再那么抗拒学习了。

我提到学习,或者给他“贴学霸标签”时,他从最初的躲闪、不信,变成了默认,甚至偶尔还会带着点小傲娇。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尝试一些以前不会做的事。比如,遇到难题,他会多琢磨一会儿,而不是立刻放弃;写作业时,专注的时间好像也变长了点。

慢慢地,我感觉儿子学习的“马达”,好像真的被启动了。他开始更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会去思考怎么能学得更有效率!

现在,我依然坚持给他“贴学霸标签”,但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策略了,而是我真的开始相信,我的儿子,他有能力变得更好。

现在回过头看,所谓的“贴学霸标签”,其实就是用持续的、积极的期望去唤醒孩子内在的种子。

少点打击,多点肯定,说不定,你也能惊喜地发现,那个被你“贴”出来的“学霸”,真的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我每天给儿子“贴学霸标签”,2个月后,他的学习内驱力爆发了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