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真正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是报了多少班?刷了多少题?还是考了多少分?都不是,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保持好奇心,让学习回归兴趣,让成长自然发生。
前几日,直到女儿成绩冲进班级前三,我才终于明白,那些曾经走过的弯路,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01 省去辅导班的时间,带她观世界
学习,从来都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孩子学习态度的转变,从“你要学”到“我要学”的过程。
过去,总担心孩子的短板,数学不好怎么办?英语不好怎么办?殊不知,孩子学习力的提升,在于帮她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拉长优势。
我不再陷入报班的“我执”中,而是告诉她,学习能用1个小时完成的事,绝不多耗费时间,腾出来的时间完全属于你,你是自由的。
周末留白的时间,我带她看世界,貌似这几年她的胸襟和胆量都开阔不少。让我惊讶的是,有一次带她去上海,请了半天假,在高铁上,她倒是怀念起学校来了,说好想回去上课,同学们该上第几节课了?我说,出来了就好好放轻松玩,先别想学习。她却说,突然发现最近的自己,特别想学习,特别爱学习,离不开学校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不知道,就是想学。我告诉她,这就是心流的状态,你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心流。
后来,我才明白,孩子的内驱力和弹跳力,不就是从你要学转变到我要学之后而爆发的么?
02 停止说教,拥抱情绪
越大的孩子,越讨厌说教。我发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少唠叨,多做事;少说教,多商量,反而更能增进亲子关系,你说的话才更有分量,她才更愿意听。
过去,总习惯于按照自己固有的说话方式和思维习惯,来教导孩子,收效却甚微。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并未被看见,也就是所谓孩子口中的不被理解。
就拿每次考试来说,曾经的我,会一路上唠叨,“注意审题”、“计算别丢分”、“字体一定写工整”等等,完全忽略了孩子紧张的心情。而现在,我学会了“闭嘴”,当孩子说考试会紧张时,我会轻轻抚摸下她的头,然后抱抱她说,“期待这次你有新的收获,不会的才说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果紧张的话,就尝试深呼吸,你会好很多。我以前考试紧张也是这么调整的,妈妈特别理解你此时的心情。”也不知道是语言的魔力还是心态的转变,现在的女儿每次考试不会再说紧张,并且上次考完跟我分享心得说,“这次考试觉得大家怎么都很放松,跟没事儿人一样。不像大考,就像平时的小考一样。”
我告诉她,是你的心态变了,你看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这就叫境随心转。当你松下来了,自然也就感觉不到紧张的氛围,一切皆由心造。
03 看淡成绩,看重品格
学习成绩乃一时的表象,真正塑造一个孩子软实力的是她的品格和德行,这些才是孩子真正的竞争力。
过去,我只看到成绩这个结果,而忽略了跟孩子一起反思、总结的过程。其实,考试也是一场经历,如果经历过不总结,相当于白经历了,下次还会再犯。反思的过程,也是在重塑战斗力。看淡成绩,总结失败教训,才会拥有越挫越勇的勇气。她不再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崩溃,而是能冷静复盘;她不再嫉妒成绩好的同学,而是虚心请教;她甚至说下课会主动参与学习讨论,觉得很有收获。
其实,多让孩子经历各种事情,并不是坏事。曾经总担心她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却不知每一次机会,都在锻炼她的责任感、同理心和抗挫力。比如,让她参与家务,学会承担;带她去做义工,清理公园垃圾,懂得感恩;在她考试失利时,不批评,而是陪她分析问题,鼓励她,一起整理错题本。
每一次经历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样,孩子的能力才会自然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