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家亲戚打电话给我,说二十几岁的儿子辞职后,在出租屋足不出户好几个月,晚上熬夜玩手机,白天躺睡。问他啥都烦只就说现在没岗位要等。亲戚很担心儿子会躺平。我说至少他现在还没有窝在你那要你养,如果他找你要钱,你就要警惕了,坚决不可以给他钱,这是底线。但是她还是放不下。最后我说,你觉得他比你们父母的强还是弱(父母都是没文化的农村人,儿子读了大专)?她说他肯定比我们强。我说,那不就得了。然后她就挂电话了。
现在出了校门还在家躺平摆烂做巨婴啃老的“社会人”非常多,谁的身边都能听到见到几个。书还没读完,就已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分白天黑夜打游戏玩手机的十几岁孩子更多了。自强自立不仅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最关心的事,也是其他家长操心的事。
自闭症孩子小时候能够上学,是我们很多家长渴望的梦想。家长们认为,能上学,代表孩子能力好,而且上学会让孩子越来越好。所以,自闭症孩子一旦能上学,家长们就一定不会让他们退学,哪怕在特教学校待着也行。在普通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长刚开始可能还很关注孩子的学业,帮孩子努力跟上学业进度,后来发现实在跟不了,就降低了要求,成绩不成绩的无所谓了,能学学不能学就算了,能在学校待的下去不被投诉不被劝退,就是超级大的胜利了。为了在学校待下去,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吃镇定类的药物,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在教室安坐能不那么闹腾,不给老师学校惹麻烦。简直疯狂到极致了。
上学的执念、社交朋友伙伴的执念,是自闭症孩子家长们心中无法放弃和逾越的鸿沟,哪怕结果很糟糕,哪怕家长和孩子都碰的头破血流。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现实的结果给了我们很多家长大大的嘴巴子,但也没有抽醒他们。我们以为我们为孩子付出了所有心血和努力,让孩子去走普罗大众的上学道路,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帮助,结果是这样,好像很问心无愧了。这是极度的无知和愚蠢。
我们以为只要让孩子学校待着,他就能学到东西,至少比在家学得多;只要孩子愿意和喜欢在学校待着,他就是在进步,至少学校有朋友。这些观念,都是想当然的自以为是。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在学校学业特别差,跟不上大部队很常见。有些家长跟老师学校都打好招呼了不要求学业,甚至直接有残疾证的保障,所以老师和学校乐得不管,能闭两只眼绝不会只闭一只眼,尽情施展“在学校挺好的”“没什么问题”的美式公立学校的爱与自由的教育模式,同时还能够让家长感恩戴德。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好进入一个环境的准备,那他在这个环境就只能靠自我摸索靠碰壁或者靠逃避。而这样的“爱与自由”放养式教育,连孩子自我摸索碰壁机会都没有了,很多孩子都是习惯了呆坐不动无聊混时间。所以,很多自闭症孩子能顺利上完小学,但是初中高中就难以为继。因为孩子年龄大了,不仅知识没增长,其他方面也没有成长,不懂得给他人提供价值和服务。而且,初高中的大孩子会更加鄙视、孤立、欺凌弱小没本事的人,学校环境更加恶劣。
不是每个人都是上学读书的料,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上学才能学到东西的。绝大多数自闭症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也不需要去上学读书。他们真正需要的首先是,踏踏实实的生活技能和智慧。而勉强待在学校混时间,不仅学不到智慧,还浪费孩子最宝贵的开启智慧的小龄时光。
放养式的学校生活也会给孩子留下很多不好的心理行为模式,比如懒散懈怠混时间、做事不用心不认真不动脑、爱吃爱玩不爱干活。。。这些典型的消费者心理行为模式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然,上幼儿园也是。有些孩子虽然没有上幼儿园和小学,但是在家里在外面也是“爱与自由”“无条件的爱”“放手闭嘴给钱”的放养模式。不有意识的训练孩子,随便他吃喝玩乐,家长也乐得“轻松自在”,这其实就是提前“躺平摆烂”,有些家长名曰:接受、接纳。本质上都是自欺欺人,这不叫“接受”,叫“放弃”!
当然,我没有权利反对家长“放弃”,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我想提醒的是,每个选择后面都会有结果!我们可以做或不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够承担起结果。请我们每个人记住这句话。如果能承担起所有的结果,无怨无悔,不抱怨不指责,坦然接受,那我很佩服大家的勇气和担当!家长不能只看当下,孩子的教育需要有长远眼光和目标规划,做好保底的教育(自理、自立),才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负责态度,不然最后晚年吃苦受罪的还是家长自己。盲目的认为,孩子长成啥样就啥样或者孩子长大就好了,当看到结果再后悔就已经晚了。
每个人都需要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内在的智慧。如果不训练孩子有意识的挑战困难,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服务自己服务他人,得不到外界的认可和赞赏,他们潜意识就会认为自己太差了、啥也不会、很无能,会越来越不自信,不想不敢竞争,没有责任感,无法坚持,长大面对更加激烈的社会筛选和竞争,退缩逃避,躺平摆烂啃老是必然的。
自闭症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需要价值感和成就感,他们需要更好的教育和更高级的教师,这件事只有家长自己能做!小龄孩子(孩子青春期以前)是他们积累精神食粮的阶段,越小越容易接受各种观念,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帮孩子建立良好的经营者价值观,会带给孩子一生的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上学不是必须的,交朋友不是必须的,说话也不是必须的,真正的精神富足才是必须的,挑战突破自己才是必须的,干活做事出成果才是必须的!这些都是开启孩子智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