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带闺女去一个小朋友的生日聚会。孩子们你追我赶,笑得前仰后合。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谁跳得高、谁吹气球快,而是一个小女孩,她拿着自己带的小蛋糕,悄悄坐在角落里,不吭声,也不肯加入游戏。
她妈妈看了一眼,随口说:“她就这样,怕丢人,胆子特别小。”
这话让我有点心酸。不是孩子胆小,而是从小缺了点“底气”。
孩子的底气从哪来?一定要在这5个方面对孩子大方,否则孩子将来真的容易自卑。
01在情绪上大方接住,不要只会压住
很多家长都习惯说:“别哭了,哭什么哭!”、“一点点小事就哭”
这些话说多了,孩子可能以后遇到问题就憋着不哭了,不是因为不难过了,而是因为觉得“我的情绪没人在乎”。
其实,孩子情绪上来时,最需要的不是讲道理,而是有人能接住那一口气。
蹲下来,抱抱孩子“爸爸妈妈知道你很委屈,很难受,是不是?”,这往往比100句说教更有用。
孩子从小被允许表达情绪,长大后才不会为一点挫折就乱了阵脚。
02在表达上大方鼓励,而不是泼冷水
有些孩子,小时候特别爱讲故事、爱唱歌、爱提问,但慢慢就不说了。为什么?不是没兴趣了,是说一次被打击一次。
比如孩子刚说完“我以后想当宇航员”,大人就接:“你数学都考不及格,还想上天?”但说者无意,听者真的就信了。
孩子敢不敢表达,有没有思考能力,跟小时候大人对她的态度关系很大。
你哪怕说:“这个想法好棒,咱们可以一起了解一下宇航员要学什么”,孩子心里就能亮堂半天。
03在失败面前大方接纳,而不是斤斤计较
有的孩子特别怕出错,做事小心翼翼,考试一错就崩溃。其实,不是孩子脆弱,而是他们从小就没体验过“失败了也没关系”。
一个孩子在生活中能不能放开手脚做事,关键就看家长是不是把每一次错误都当成“教育战场”。
有一次,闺女做彩画手工,不小心画错一个地方。我没说一句唠叨,只是默默的在旁边看她把错的地方修复。她后来偷偷说:“爸爸,你跟我一起做嘛,你帮我一下嘛。”
被接纳的孩子,才敢尝试;被苛求的孩子,只会越来越缩。
04在人际上大方放手,而不是事事插手
很多家长喜欢“代劳”:孩子和同学有冲突,第一反应是“找老师”、“找对方家长”;孩子朋友没请他玩,立马指责别人没礼貌。
可你知道吗?如果孩子每次都靠大人撑腰解决人际问题,他就学不会自己应对社交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我搞不定别人”“我不受欢迎”的心理预设。
我们能做的,是教他们该怎么表达、不开心该怎么处理,而不是替他们出头。
人际关系是孩子的修行,大人该做的是教会他们“怎么走”,而不是替他们“走”。
05在选择上放手,而不是处处安排
孩子喜欢穿哪件衣服,想学哪个兴趣班,甚至将来想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
很多家长习惯一手包办,但问题是,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就很难建立起自我认同感。
久而久之,他们对外界的声音特别敏感,遇到一点不同意见就心虚。
哪怕是生活中一些小决定,比如“今天晚饭吃什么”“周末去哪玩”,多让孩子参与,他才会明白:“我的想法有价值”,从而更有主见、更有自信。
END 最后
说到底,孩子的底气,不是喊出来的,是被一点一滴“养”出来的。
你给他足够的情绪理解,他就学会温柔地面对自己;
你给他表达的空间,他就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你允许他犯错,他就敢重新站起来;
你放手让他交朋友,他就更容易合群;
你尊重他的决定,他就慢慢长出主见和担当。
孩子不是非得穿最贵的、用最好的才不自卑。但他一定得在最关键的时刻,感受到你那份“我相信你、我支持你”的大方。
这,就是他们一生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