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久了就会发现,学生间的矛盾就像春日里的野草,总是层出不穷。
以前,我处理学生矛盾时,习惯直截了当地问:“谁对谁错?”
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表面上矛盾平息了,可学生之间的嫌隙却依然存在,甚至还会在我转身之后再次爆发冲突。
直到经历了那件事,我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做法。
💕
那天午休时,值班老师带着小宇和小豪走进办公室,“俩孩子在教室追跑打闹,怎么拉都停不下来,还不听指挥。”
只见两人脸上挂着泪痕,衣服也扯得皱巴巴的,互相瞪着对方,周围几个同学探头探脑地跟着看热闹,气氛剑拔弩张。
以往,我可能会先让他们安静下来,然后根据他们的描述,判断谁是谁非,再对“犯错”的一方进行批评教育。
但那天,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他们此刻需要的,不是一个裁判,而是一个能理解他们感受的倾听者。
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先让其他同学散开,然后把小宇和小豪带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
我没有急着询问事情的经过,而是看着他们,轻声说:“我能感觉到你们现在都很生气、很委屈,先别着急,慢慢说。”
听到我这么说,两人紧绷的情绪似乎放松了一些。
小宇率先开口,他满脸委屈,声音带着些颤抖,诉说着小豪刚刚是如何故意撞他,害他把刚做好的手工弄散了,那可是他花了好几个晚上才完成的,就等着明天在课堂上展示呢。
小豪一听,立马反驳,脸涨得通红,大声说道自己不是故意的,只是着急去交作业,不小心碰到了,可小宇却不依不饶,上来就推了他一把。
说着说着,两人又激动起来,似乎马上又要吵起来。
💕
我赶忙安抚他们,让他们先冷静一下。然后,我看着小宇,真诚地说:“小宇,我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辛苦做了那么久的手工,马上要展示了却被弄坏,换做是我,肯定也会特别生气。”
小宇听了,原本愤怒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感动,默默地点了点头。
接着,我又转向小豪:“小豪,我也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着急去交作业,肯定是担心耽误了,这说明你很重视学习,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小豪紧绷的肩膀也放松了下来。
💕
等他们情绪稍微稳定后,我才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小宇,你想想,如果是你着急去交作业,不小心碰到了小豪,把他的东西弄掉了,你希望他怎么对你呢?
小豪,你再设身处地为小宇想一想,他那么用心做的手工被弄坏,得多难过呀。”
两人听了,都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小豪率先打破沉默,小声地对小宇说:“对不起,我不该那么着急,没注意到你,把你的手工弄散了。我帮你一起重新做,肯定能赶在明天展示前完成。”
小宇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有错,不该一上来就推你,还冲你发脾气。”看着他们握手言和,我的心里满是欣慰。
💕
从那以后,我处理学生矛盾时,都会运用这套“共情式调解法” :
先倾听,让学生把内心的委屈和不满都倾诉出来;
再共情,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
最后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体会对方的处境。
自从用了这个方法,班级里的矛盾明显减少,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
[写在最后]
教育,从来不是简单地评判对错,而是走进学生的内心,用爱和理解去化解矛盾,让他们在相互尊重和包容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