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我接到了很多休学躺平孩子的家长的求助。详聊之后我发现——
不少孩子身心会出现问题,不是因为家长不管孩子;
恰恰相反,是因为家长太想管孩子,太希望孩子变好了!
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脱轨”,凡事都包办,不让孩子操心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务。但越是这样,孩子越容易出问题。
要知道,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绝不是家长管出来的,而是成长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做一位允许型家长,在这3件事允许、甚至“放纵”孩子!
1.允许孩子不完美,学做一名“不称职”的父母
我真心觉得,家长要学会偷懒,做一名“不称职”的父母。
很多家长都太勤快,太积极,有着完美主义的性格,于是快速的完成了自己无法容忍的所有事。
包括那些本该是孩子自己承担的事,家长都一并代劳了。
于是,孩子就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不做,父母看不下去自然会完成”,进而心安理得的逃避,乐得自在。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谁先着急,谁就输了。
尤其是在学习这件事上,输的往往是家长。
正是因为家长太过着急,焦虑的想把孩子尽快拉回复学这条路上,所以会受制于孩子,必输无疑!
家长要放下自己的勤快,适当偷懒,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从“硬推孩子复学”的前线上退下来,多花时间滋养自己,多花时间找回松弛感,让情绪的子弹飞一会儿,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
2.允许孩子犯错,不做过度保护的家长
很多孩子,尤其是那些乖孩子,特别害怕犯错。
他们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被家长指责,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自己变得不完美了……
孩子内心有很多恐惧在。为了不面对这个犯错的结果,于是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性逃避,或选择推卸责任。
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休学是因为不想面对自己考的不好的事实。
“只要我不考试,就不用面对失败的自己”,孩子这样想到。
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犯错和走弯路是人生常态,关键是我们怎么面对它。
要学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允许孩子犯错、甚至鼓励孩子试错:
不是相信你不会犯错,也不是相信你永远完美,而是相信:哪怕犯错,你也会及时纠正;哪怕摔倒,你也能有爬起来的勇气。
3.允许孩子躺平,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两年,有一个很火的家庭教育观念,叫“静待花开”。
但很多家长实操下来发现:做到了接纳,耶给了孩子修复的时间,但孩子仍旧没有复学的迹象。
其实,静待花开,这个观念本身是没有错的。孩子休学到复学一定是一个长时间、持久战的事情,心里的伤痛是需要时间去疗愈的。
但,这并非意味着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袖手旁观、彻底不管。
孩子就像一颗花种,家长要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好,播种、浇水、培土、施肥……然后花时间去等待。
如果只是播种就完了,不浇水也不施肥,那自然没办法等到孩子盛开的花期。
所以,我们要先帮助孩子疗愈内心,打开心结,剩下的才是交给时间。
当然,孩子康复的时间长短,也与施肥有关。
让休学躺平的孩子离开家门换一个环境居住,再加上一个厉害的师父和一群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老师陪伴,孩子的疗愈进程会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