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作文讲评:追问推动思辨,顺势结构文章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言:五月份给学生(高二)写的作文题,是笔者给某测试命的备选作文题,因苏格拉底的这个例子被用过了,而没采用。现拿来练练自己的学生,试试水,看他们能写到哪个份上。结果很不理想,算是在意料之中吧。

先来看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苏格拉底看遍雅典街头的货摊,惊叹道:“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呵!”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也并不需要,却总在努力追求拥有,这些拥有真能让我们更自豪?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问题分析:

1. 部分学生的审题止步在有关苏格拉底的那个例子上。殊不知,真正的审题重点应该在后面那句话上,前面的例子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旨。

2. 写出来的文字没有思辨性。很多同学的作文虽外显一定的章法,但模式化现象严重,内里没有逻辑。

笔者一直有一个认识:现行的应试写作,能得多少分,基本由审题决定。理由是:要得起评分,需要不跑题;要得高分,需要深度审题。什么是深度审题?题目审完后,文章怎么写已经很清楚了,剩下的只是把那些意思用适恰的语言表达出来。意思已经想得很明白了,谁不会写?就像我们说话一样,又能有多少困难呢?我们的学生不会写,基本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写,要绞尽脑汁地编。以前还能靠在备考时多记点素材,到考场上“祭”出来,蒙混过关。现行的应试写作,这种做法你根本行不通,不会审题,不能深度审题,你记最多的素材,鬼用都没有。相反,会深度审题,文章基本就出来了,真高手甚至根本用不着什么素材,文章一样很好。即便没那么厉害,一般中学生的阅读面也足够支撑起这篇文章。

所以,作文课最重要的是审题训练,训练审题的本质是训练思维。在有限的作文课里,要磨“刀尖”,最起码也要磨“刀锋”,不要磨“刀背”。曾听过一堂高三的作文复习课,讲语言的修辞问题,窃以为是在磨“刀背”,磨错地方了。

回到材料与问题,怎样去深度审题呢?

这里,笔者谈一种策略——追问,即通过不断追问将要写作的内容充分发掘出来。而写作只需要顺势还原出这些追问即可。追问是将问题引向深处的重要手段,追问里有思辨,连续的追问里包藏着逻辑的关联,可以形成优美的逻辑链,外显出来就是文脉(章法)。这样的章法结构,便不再是模式化的。下面具体谈谈这种深度审题法。

第一步:找准关键词。

在这道作文题中,应有三个关键词:1.不需要;2.追求拥有;3.自豪。其中1与2构成对立,形成思辨场,3涉及一个回答——会不会更自豪?

第二步:追问。

追问的母题一般都源自古老的逻辑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一个重要的思维工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此题我们可以这样展开追问:

1.“不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多余的物质,没必要的虚名,等等。

2. “不需要”为什么还要努力追求?

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是物欲作祟,对名望的过度追求是虚荣心作祟。

3.什么是“自豪” ?

“自豪”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4. 怎样才算是真“自豪”?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5.努力追求拥有不需要的东西会不会更自豪?

不会。你认为的自豪本质上是物欲、名利欲。

在这些追问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追问,即“是什么”。“是什么”是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与挖掘。现在很多作文题,本质上就是玩概念,要求学生结合语境阐释概念,然后对概念展开思辨。这里面全是逻辑思维,是无法套作的,也是最能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

完成了深度审题后,实际上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理清了,接下来顺势而为结构文章,就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我们大概谈谈吧。

第一段:引入概念“不需要”(150字左右)

就着苏格拉底的故事开始阐释“不需要”:从苏格拉底的慨叹——庄子的“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站起来不过需要一身蔽体之衣,饿了不过需要果腹的三餐,困了不过需要一张床……如此而已。

第二段:转入另一个关键词“追求拥有”(200字左右)

转到“努力追求拥有”上:但是世上却仍有那么多人在“努力追求拥有”,为什么呢?说到底是物欲、虚荣心作祟,他们将“占有”作为人生的全部意义……

第三段:进一步深入分析,顺势引出这些人的“自豪”(200字左右)

这些人将物质的丰富当成了人生丰盈的表现,将名利做成了人生“自豪”皇冠上的蓝宝石。在他们眼中,人生的“自豪”就是向世人夸耀他们所占有的物质,博得的虚名……

第四段:回答什么是真正的“自豪”(150字左右)

“自豪”的不应该是你拥有多少物质,而应该是你纯粹的追求;不应该是无谓的虚名,而应该是实在的做事;不应该是你的“占有”,而应该是你的“奉献”……

第五段:作结,升华观点(100字左右)

可见,让物欲膨胀只会让人在伪自豪中更加迷失自我,并不能照见生命的真谛;让虚名心膨胀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并不能彰显人生的价值。名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还真需要苏格拉底的清醒、颜回的自觉、孟子的担当,做一个真正“自豪”的人。

【写在后面】

以上文字基于笔者近日的常规作文讲评课,稍加整理而成。写公众号不是写论文,所以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也就没有去细究了。当然,还是欢迎指正,更欢迎关注公众号。您的鞭策与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作文讲评:追问推动思辨,顺势结构文章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