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被孤立了,我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
这是一位妈妈在一次家长分享会上的真情流露。
她的女儿读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但最近,她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上学,常常一个人坐在角落发呆。几次追问,孩子才哭着说:“她们都不想跟我玩,她们说我总喜欢指责别人、抢话、显摆自己……”
妈妈一下子懵了:“我女儿平时挺乖的,怎么会这样?”
可当她冷静下来回忆,才意识到,女儿确实经常在大人面前“嘴快”、在朋友面前“自来熟”、喜欢当“评委”批评别人。她以为那是聪明,是开朗,没想到竟成了被同龄人孤立的原因。
成绩好,是一时的优越;而情商低,是一生的绊脚石。
如果说智商决定孩子能走多快,那么情商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所说:
“一个人成功,只有20%归功于智商,80%依赖于情商。”
一个没文化的孩子,可能还能靠勤奋和技能逆袭;但一个没情商的孩子,在生活中、职场上、人际关系中,往往四处碰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情商。
01 高情商的孩子,都具备这“十种能力”
培养情商,不是空口说教,而是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教孩子“如何做人”。
以下这十条,是父母应该从小灌输给孩子的“情商必修课”:
1、经常夸人,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教孩子看见别人的优点、适时地表达欣赏,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比起冷漠或嫉妒,一个会夸人的孩子,更容易被喜欢,也更容易走入他人的内心。
正如高情商训练大师戴尔·卡耐基所说:
“真诚地赞美别人,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人际润滑剂。”
2、不要轻易说别人的坏话
背后议论,不仅容易惹是生非,更会伤害别人,破坏信任。
告诉孩子:“如果你不想别人背后说你,那你就不要背后说别人。”
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3、不喜欢一个人,不要表现出来
我们总说要“真诚”,却忘了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克制和分寸感才是教养。
教孩子懂得,即使不喜欢一个人,也可以做到尊重和有礼。
4、话出口前,先思考三秒
很多孩子“口快心直”,常常一句话就得罪人。
教孩子练习“说话三秒法”:先在脑中过一遍,确认不会伤人再开口。
这三秒,可能就是化解冲突的关键。
5、不要轻易向别人透露自己的秘密
孩子常常天真,容易把家庭隐私或内心秘密说给同龄人听。
但教孩子明白,人际之间必须有边界,不是每个“朋友”都值得托付全部信任。
6、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该问的别问
有的孩子好奇心强,张口就问:“你爸妈干嘛的?”“你家房子多大?”……
这些“不懂分寸”的问题,很容易让人反感。
高情商的孩子,懂得适可而止。
7、别人骂你,不要当真;别人夸你,也别太信
告诉孩子:骂你的人,不一定懂你;夸你的人,也不一定真心。
一个真正成熟的孩子,不被外界的声音牵着鼻子走,而是内心坚定,有主心骨。
8、和别人没话聊时,就聊吃的
这看似玩笑,其实是社交技巧——从共同话题切入,慢慢建立关系,而不是尴尬冷场。
9、别人自嘲可以,但你千万别附和
一个高情商的孩子,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
朋友自嘲时,你要学会转移话题、给予安慰,而不是“补刀”嘲笑。
10、始终保持正能量
悲观的人,走到哪都不被欢迎。
教孩子多看到生活的美好,学会乐观面对挫折,是一生的财富。
02 情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
很多父母一边教育孩子要懂得换位思考,一边在饭桌上批评服务员、一言不合就对孩子发火、在背后议论亲戚邻里。
孩子再聪明,也学不会“情商”,因为他看到的是负面示范。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
“孩子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
所以,真正高情商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对情绪稳定、尊重他人、懂得反省的父母。
一个孩子,是否懂得共情,关键在于父母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
03 那些靠情商逆袭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教育奇迹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句话:“高情商,能改变命运。”
网上曾有个视频火了:一个高三男生在演讲中感谢他的班主任——
“我上课经常走神,作业总丢三落四,脾气还冲。但老师从来没当众批评我,总是等下课后单独找我,和我说‘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男孩说,是这位老师,让他第一次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重新建立起自信,最终考上了理想大学。
共情,才是改变一个人的真正力量。
而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能不能在关键时刻获得帮助,靠的不是分数,而是共情力、沟通力、人际感知力。
这些,才是情商的核心。
写在最后
一个孩子考了第一名,所有人都夸他聪明。但如果他骄傲自满、尖酸刻薄、情绪暴躁,你愿意他做你孩子的朋友吗?
一个孩子成绩平平,却善良体贴、会说话、懂分寸、有担当——你会觉得他未来一定没出息吗?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制造“精致的考试机器”,而是培养“有温度的人”。
别让孩子成为那个“成绩第一,却没人愿意靠近”的人。
孩子没有情商,比没有文化更可怕。
请教会他温柔以待这个世界,也会得到世界最温柔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