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如何教育孩子,大家都会很鸡汤地说“学会放手”“温柔有边界”。
可鸡汤大家都懂,具体该如何运用,这才是父母最为关心的:
“家长放手”的分寸该如何把握?“温柔有边界”的度又在哪里?这还真是门大学问。
很多家长不是不愿放手,而是觉得“放手没用”!
彻底不管后,休学的孩子不仅没有变好,反而玩手机更加放纵、在家越躺越舒服,彻底失控了。
到底该不该继续放手?家长很纠结。
当然,“放手”这件事肯定是没错的。关键是要明白,放手并不意味着彻底不管,而是我们有策略、有引导、有分寸地逐步放手。
放手但不放任,这才是亲子教育的最理想状态。
01
闭嘴:家长话越多,孩子越反抗
说实话,我们中国家长的一大特点,就是爱唠叨和讲道理。
一旦看到孩子没做好或者哪里不如自己的意了,就想苦口婆心的劝孩子几句。尤其是看到孩子休学后的躺平状态,家长更是很难忍住不说教:
“你天天玩手机,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别人家xx都在学习,你怎么就不上进?”
父母为孩子费劲口舌、挖空心思,可越唠叨孩子越叛逆,说的越多孩子越不想听。
这是因为,讲道理最大的问题是暗含着评判,有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
孩子听完的最大感受是:“在你眼里,我哪哪都做不好。”于是愈发挫败,自暴自弃。
我们家长少说,孩子才会多说。当父母闭上嘴,孩子才有机会表达真实想法,也更愿意主动寻找解决办法。
02
边界:家长越没原则,孩子越没底线
很多家长在孩子休学后,教育方法走了两个极端:
要么是管得太严格,凡事都包办;要么是溺爱太多,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答应,缺乏底线。
当家长对于孩子的底线一退再退,那在孩子眼里,父母定的规则就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空话,这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信号:
只要我发脾气、大吵大闹,拿“我不去上学”“我不想活了”等等话语威胁,父母就会答应我的任何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权已经掌握在孩子手中了,我们父母的教育很难推进。
我相信家长都是真的爱孩子,但这种无底线的纵容也是真的要不得。
底线和规则意识,是一定要给孩子去树立的。往小了说,有家法;进入社会后,公司也有规章制度。底线就是“红线”,不论如何都不能让步。
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们的态度可以温和,但该拒绝还是要拒绝。
家长要学会区分,只答应合理的要求,不合理的可以商量,讨论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这样,温柔有边界的亲子关系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03
放手:家长做的越多,孩子越不知足
龙应台有句话我印象很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目送孩子的背影越来越远。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对于孩子来说,成长是渐行渐远的离别;家长来说,爱是学会放手。
很多孩子,从小被过度照顾、过度满足,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一旦进入真实的社会就很难适应。
我们父母前期保护的越好,以后孩子适应外界的能力就越差。
要知道,孩子迟早是要一个人去面对困难的。
如果小时候没有吃够受挫的苦,进入社会后会踩更多的大坑,吃生活的苦。
我们父母现阶段放手不管,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