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摸到发烫的奶瓶了。夜里孩子黏我黏得紧,实在腾不出手,才让孩子爸去泡奶。
我忍不住念叨:“你知道温度太高会让奶粉里的营养流失吗?”他却漫不经心地回:“咱娃都这么胖乎了,少吃一顿也没事。”我想反驳,但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黑暗的房间里,我没敢开灯,只有恒温壶的显示屏泛着微弱的光,那抹月白色,恍惚间让我想起胎心监护仪器的光。
他回应的不是“知道了,下次注意”,而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轻飘飘地说少吃一顿没关系。其实我心里清楚,孩子饿一顿确实饿不坏。
但当了父母后,时常会有这种矛盾的感觉——明明拼尽全力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这个时候才明白:有一种爱叫做竭尽全力,却又常觉亏欠。
01、
孩子的选择
坐月子那会儿,看着宝宝在婆婆怀里睡得安稳,一到我手上就扯开嗓子大哭,那种酸涩就像被泡透柠檬水的棉球堵住了嗓子眼。
谁能想到,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我家宝宝仿佛装了“昼夜感应器”,太阳一落山,就开启“找妈妈雷达”。不管奶奶怎么哄、怎么拍,小家伙哭得打嗝都要往我怀里钻。
这使得我的护崽心里好了大半,但是又有了新的烦恼——这样我也很累的啊。我也想让孩子多跟爸爸亲近亲近,有一回我故意把孩子塞给孩子爸,结果婆婆像闻到腥味的猫似的,立马凑过来说:“我来我来!”
结果迎来了打脸时刻,宝宝在奶奶怀里扭成麻花,奶奶和爸爸轮番上阵,就是不让我抱。
我实在看不下去,接过来趴到我肩头瞬间收声。这时才懂,孩子对妈妈的需要是刻在基因里的。
这让我想起孕期看的纪录片,胎儿在28周就能识别妈妈的心跳频率。现在小宝闭着眼都能准确抓住我的胳膊。心理学家说这叫「母婴共生本能」,那些在子宫里听过的胎教儿歌《小星星》、闻过的母爱的味道,都成了他安全感的源代码。
我最无奈的是队友的摆烂理论:”你看孩子就认你,我也没办法”。他选择性忽略自己换尿布时永远对不准魔术贴,说我泡奶粉像搞化学实验。
其实哪有什么亲不亲,不过是陪伴的浓度不够。就像宝宝当初也不是天生认我,是我用 30 多周的血脉相连和无数个难眠的深夜交换,才让「妈妈」这个词成了他本能的呼唤。
02、
婚姻的安全区
民政局数据显示,2023年离婚诉讼中女方主动起诉占74%,但真正走出围城的不足三成。我们宝妈群有个黑色幽默:“离了婚孩子归我,房子我不要,但半夜喂奶归谁?”
笑着笑着眼眶就湿润了——新时代女性的困境从来不在选择本身,而在选择背后的沉没成本。
产后三个月的时候,我认真想过离婚这件事。我拿起计算器一通猛算,跳出来的数字比月子堵奶还疼:奶粉钱要一直花到孩子喝四段,学区房首付得大几十万,早教账单比产假还长。而且我一个人根本没办法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我爸妈也没法长期帮衬。
这一刻,我突然看清了自己的困境——当妈后的每个决定,都像绑了铅块,一边是“完整家庭”的执念,一边是“完整自我”的觉醒。
育儿博主总说父爱对孩子很重要,可现实里的爸爸们,好像还活在2G网络:永远记不住益生菌要放冰箱,分不清护臀膏和湿疹药膏。但真要撕掉结婚证,又怕孩子将来在作文里写「我的家在下雨」。
说实话,在照顾孩子这件事上,我家那位真的比不上我细致(当然,也有很多细心的奶爸,可惜我没遇上)。
看着怀中熟睡的婴儿,突然理解那些凌晨三点还在直播的宝妈。余华说得对:”一个女生进步最快的时候,不是顺风顺水的那几年,而是她无依无靠,失去安全感的时候。”
我们既要当孩子的避风港,又得做自己的摆渡人,连崩溃都要调成静音模式。
03、
母爱先于父爱产生
前几天写过一篇文章《infp当妈后:我还是低估了母爱的力量》,以前总以为,母爱是天生的基因开关,当了妈自然就有了。
直到自己真的成为妈妈才明白,母爱是需要通过相处、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唤醒的基因密码。
我们家宝宝是试管移植来的,怀孕的过程带着几分惊喜,又有点像走流程,但这一点都没影响我体内母爱的爆发。
从试管移植成功的那一刻起,我的身体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走路时不自觉地放轻脚步,生怕惊动了肚子里那个小生命;第一次感受到胎动时,那种惊喜像电流窜过全身,我赶紧让丈夫也来感受,他却一脸迷茫:“哪儿动了?我咋没感觉。”
出门经过嘈杂的地方,我会下意识护住肚子快步通过;产检报告上的每个数据,我都要反复查三遍,连孕酮值的小数点都不放过;就连买件孕妇装,都要在镜子前比划半天,生怕腰线太紧勒着肚子。
这些琐碎的担忧和期待,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在我还没搞懂什么是母爱时,就已经让我真切触摸到了“母亲”这个词的分量。
而父爱,似乎总是慢半拍。他会在我孕吐时默默收拾垃圾桶,却记不住我当天到底吃了什么,对什么食物和气味敏感;他也会提前研究奶粉配方,转头却问我:“水解奶粉和普通奶粉有什么区别?”。
直到孩子抱回家的那天,他给孩子喂奶🍼时,不知道一勺奶粉兑多少水,甚至手都在发抖。那一刻我才懂,父爱不是天生的直觉,而是后天笨拙地复制模仿。
因为我快速进入妈妈的角色,加上婆婆过度帮忙,让孩子他爸产生了依赖,觉得当爸爸很轻松。只需下班后抱几分钟孩子,然后丢给奶奶就行了。
前几天在小红书上看到个有趣的帖子:“如果婴儿失去了奶奶的爱会怎样?”有个回答特别逗:“就像鱼儿🐟失去了自行车🚲。”
但其实,孩子的成长需要不同家庭成员的爱,有更多的人爱孩子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不过一定是以母爱为根基的。
孩子吃完奶转身就睡了,看着凌晨四点的奶瓶,装着孩子的口粮,也盛着一个妈妈的疲惫与坚持。婚姻这座围城里,我们一边被生活磨得遍体鳞伤,一边又在孩子的笑容里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也许未来的路还会有无数个难眠的深夜,但只要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那些纠结、痛苦和迷茫,终会变成生命里独特的勋章,并提醒我们:千万别忘记那段难熬却幸福的时光。
它们终将化作心中不灭的星光✨,成为支撑我们勇敢前行的动力与信念,照亮每一步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