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本该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
但现实却是,很多亲子关系在一次次的失望累积中变得疏远。
很多家长想不明白,
明明孩子小时候很亲近自己,
为什么长大后却开始“推开”、“逃离”父母?
是啊,孩子天生依赖父母,所以,这些疏远,其实都是被一次次“推远”的必然结果。
而这个“推远”的过程,往往逃不出这3次失望……
01.
我难过的时候,
你只会说“这有啥好哭的”
孩子的世界,其实挺小的。
心爱的玩具坏了,好朋友不理他了,一次考试失误,都可能难过得掉眼泪。
但有多少父母,看到孩子掉眼泪,第一反应不是安慰,而是:
“这有啥好哭的?”
“这点小事儿至于吗?”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结果,孩子从一开始的委屈,变成了更大的委屈。
明明只是想求个安慰,反而被你泼了一盆冷水。
慢慢地,他开始觉得:
“我和你说了也没用。”
“你根本不懂我。”
你要知道,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评判,而是一句共情的安慰。
孩子的第一次失望,往往就是这么悄悄发生的。
02.
我努力的时候,
你只会说“这是你该做的”
孩子考好了,画得不错了,帮家里做了点事,
满心欢喜来找你邀功,渴望听到你的一句:“你真棒!”
结果换来的却是:
“这不是你该做的吗?”
“考这个分有啥好得意的?”
于是,当努力没有被看见,付出没有被肯定时,
孩子就会觉得:“原来,在你眼里,我怎么做都不够好。”
然后,他就不再愿意努力了,
因为他从你的反应中看明白了“你是不会满足的。”
这一次的失望,比第一次,更深了一层。
03.
我犯错的时候,
你只会骂“你怎么这么笨”
人无完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犯点错。
但是,面对孩子犯错,很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却是破口大骂——
“你怎么这么笨!”
“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废物!”
“气死我了,你怎么这么不争气!”
一次两次,孩子还会害怕、想讨好。
次数多了,孩子的心就凉了。
“反正我不管做什么,你都觉得我没用。”
“反正我在你眼里,永远是个麻烦。”
于是,他开始和你保持距离,他开始不想和你说话,
他开始觉得——“我不想靠近你。”
这就是第三次失望,也是孩子心里筑起“疏远”高墙的那一次。
贼娃寄语:
其实,我今天写这些也不是在指责父母。
毕竟我也是过来人,做父母的谁没焦虑过?
怕孩子吃苦,
怕孩子走错路,
怕他变“熊孩子”……
但我们常常忘了,
孩子不是天生就懂事、天生就自律的。
他们需要的,是情绪被接住,努力被看见,错误被善待。
一个好的父母,不是没有情绪,
而是愿意在发脾气之前,先学会停一下,问自己:
“我这样说,会让孩子更好,还是更怕我?”
“我这样做,是在帮他,还是在推远他?”
孩子和父母的亲密感,不是生下来就能有的,
我们要靠一次次温暖,去一点点培养出来的。
而失望,则是毁掉这段亲密关系的罪魁祸首;
所以,我们要用正确的回应,去重建这段关系。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本该是一场双向奔赴。
别等到孩子不再向你奔跑,你才想起,原来他曾经那么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