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最好的育儿,不是拼尽全力自我感动,是恰到好处的智慧和松弛感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别再”拼命式”育儿了,我放手后,反而救了孩子,也救了自己

我家那娃刚上初中,最近他数学考了92分,我居然没问”那剩下8分呢”,而是递了块巧克力说”不错”就走了。

老公惊得下巴都掉了:“你是不是发烧了?”

我笑了笑:“不是我病了,是我终于好了。”

说真的,我以前就是那种”高压式妈妈”的标准版本。娃写作业我得守着,吃饭我得数着几口菜,连玩乐高都要按说明书来,不然我就浑身不自在。

结果呢?娃小学期末,考砸了,还把自己考哭了。那天晚上,我听到他对着玩具熊说:“我好笨,妈妈肯定不喜欢我了。”

这句话像根针,一下扎到我心里。

我忽然意识到,我不是在养孩子,是在制造一个”完美机器”。

拼命式育儿,你和孩子都是输家

前几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我看了整整两遍。数据说,父母每周给自己留8小时以上的成长时间,孩子的抑郁症状能直接降低42%!

再想想我们这些爸妈。上班拼死拼活,下班变身”作业督导员”,连上厕所都得快进,唯恐耽误了检查孩子作业。

这是啥?这是用我们的神经质,喂大孩子的焦虑啊!

研究还测了激素水平,父母一焦虑,孩子体内的压力激素就上升27%,跟慢性中毒有啥区别?

前阵子我刷到一条芬兰教育的热搜,彻底把我击醒了。

人家芬兰教育部门明文规定:每天给孩子2小时”无干预”时间,老师不管,家长不插手,孩子想干嘛干嘛。

结果怎样?创造力测试比我们高31%!

再看看我家:计时器、纠错本、各种”学习APP”监控……娃的书桌就像个小型审讯室。这创造力不被我拧干才怪呢!

放手之后,他学会了真正长大

去年冬天,我决定改变。

第一步,给自己松绑。

我每天下班回家先做20分钟瑜伽,周三晚上固定去学插花。老公问我:“孩子作业谁管?”我说:“他自己啊,他都12岁了。”

刚开始,孩子作业漏做了不少,我硬是咬着牙没去检查。一周后,他被老师点名批评,回家耷拉着脑袋。

我只说了一句:“挺难受的吧?想想怎么解决?”

他愣了半天,可能在等我的数落。没等到,他自己拿了张便利贴,写下”放学第一件事:检查作业计划表”,贴在书包上。

第二步,每天干预不超过3次。

我在冰箱上贴了张纸,每开一次口就画个正字。这招太管用了!

以前我恨不得他喝水我也要指导:“慢点喝,擦擦嘴,杯子放这儿……”现在我得精打细算,哪些值得我”浪费”宝贵的干预次数。

有一天他做饭洒了一桌子油,我差点条件反射地冲过去骂人,硬是忍住了。结果他自己找抹布擦干净,还主动把油渍洗了。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的唠叨,剥夺了他解决问题的机会。

第三步,学会”数字共育”。

美国儿科学会新指南说,别总想着控制孩子的屏幕时间,不如试试”数字共育”:每周安排几次,家长孩子一起,各玩各的,但在一个空间里。

我试了试,周末下午,他打他的游戏,我看我的电视剧,各不打扰。神奇的是,他居然主动跟我分享游戏里的桥梁设计,还问我觉得哪种更结实。

这是我俩几个月来第一次不是围绕学习的轻松对话!

最高级的育儿,是先救自己

最近一篇育儿研究狠狠刺痛了我:高压环境下长大的孩子,18岁后生活满意度低38%,而他们的父母中年幸福感也跌27%。

这哪是什么”望子成龙”啊,分明是”拖累两代人”!

我开始重新规划生活,把重心从”孩子的作业”挪到”自己的成长”:

每周运动三次,孩子问我去哪,我说:“妈妈也需要强健的体魄才能养育你啊!” 读书俱乐部每月参加,不再因为”孩子期末考”请假。 和老公定期约会,不再全程讨论孩子。

神奇的是,我越”不管”孩子,他反而越独立。上周他自己洗了校服,虽然有点皱,但他骄傲地说:“我会用熨斗,下次更好!”

最让我惊喜的是,孩子的笑容回来了。

那天他跟我炫耀他用乐高搭的”不规则城堡”,我问他灵感哪来的,他神秘地笑:“我脑子里的小人告诉我的。”

这种童趣和创造力,是我拼命逼出来的吗?不是,是我放手后,他自己找回来的。

对父母的三个建议

如果你也是个”高压式父母”,我有三条亲身经验分享:

  1. 从放弃监工开始 每天给孩子安排2小时”无干预”时间,什么都不管。刚开始你肯定坐立不安,但坚持两周,你会发现孩子天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嘴上管住,行动跟上 少说教,多以身作则。我健身时,孩子就在旁边看书;我读书时,他也会自觉拿起课外书。这比我唠叨一百次”要多读书”有效多了。
  3. 给自己”充电”的时间 每周至少留8小时纯粹属于自己的时间,跳舞、画画、发呆都行。当你情绪饱满,给孩子的陪伴才有质量。

最后的话

前几天,孩子数学老师发微信说,他最近变积极了,主动回答问题,还帮同学讲题。

我问儿子怎么回事,他耸耸肩:“以前做错了怕你批评,干脆不做。现在做错了我自己改,反正你也不会骂我。”

那一刻,我眼眶湿了。原来我过去自以为的”严格要求”,只是在消磨他的勇气。

最好的育儿,不是拼尽全力自我感动,而是恰到好处的智慧和松弛感。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放手不是不负责任,而是最大的责任;松弛不是放纵,而是对成长规律的尊重。

你愿意和我一起,放慢脚步,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呼吸的空间吗?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最好的育儿,不是拼尽全力自我感动,是恰到好处的智慧和松弛感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