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孩子爱说这4句话,说明他骨子里很自卑,家长要多留意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孩子的语言,是照见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你是否常听孩子说“我不行”“没人喜欢我”,这些看似平常的话,或许正是孩子骨子里自卑感的流露。

今天,来读懂孩子爱说的这4句话,看清楚背后隐藏的自卑信号。

01“我做不到”“我不行”“太难了”

身边有位同事妈妈很苦恼:

她的儿子今年8岁,发现孩子只要做一项稍微有挑战的任务时,

比如:

搭建一个复杂的乐高模型,

完成一份手抄报,

学习一下新运动时,

孩子不会立即开始,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拖延。

他会不断地去喝水,上厕所,摆弄其他无关物品,或者说“我待会儿再去做”。

如果再催促他的话,他可能就会情绪崩溃,或者找各种借口拒绝开始。

心理学上有个“习得性无助”的概念:

当孩子反复经历失败或批评,感觉结果不受自己控制时,就会形成一种“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结果”的信念。

于是,在新挑战面前,他们都不愿尝试,甚至直接选择放弃。

李玫瑾教授多次强调孩子的性格培养,关键在于“行为训练”。

对于遇事退缩的孩子,她说“聪明的母亲应该学会’示弱’,把机会让给孩子”。

父亲是一种力量的存在,是孩子成长的胆量。父亲带着孩子去探险去运动,就是在身体力行的告诉孩子“你能行”。

02“他们不喜欢我”“没人愿意跟我玩”

有位爸爸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了一趟,回来很烦恼。

他发现6岁的儿子独自一个人,静静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

当有小朋友邀请他加入时,他就会摇头拒绝或者身体僵硬地往后缩。

爸爸看到孩子这样,就鼓励孩子加入其他的小朋友,可是孩子却拉着他的衣角不愿上前。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如何解释事件的原因,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自卑的孩子经常把社交中的模糊信号“今天小伙伴没和他一起回家”进行消极的归因

“因为我不讨人喜欢,是我的错,所以他不和我一起回家”。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这件事,建立积极的归因方式——

“那个小朋友没和你玩儿,可能是因为他今天着急回家,而不是不喜欢你,我们明天可以再试试看”。

03“反正我也做不好,为什么还要试”

闺蜜的儿子最近正在学习下棋,抱怨说和孩子玩一个简单的棋盘游戏。

只要他稍微落后,就会立刻暴怒一把,推乱整个棋盘,大声地说:“我不玩了,这游戏真没意思!”

她发现孩子无法接受任何形式的“不完美”或暂时的落后,甚至会通过破坏游戏进程,来强行终止游戏。

“自我妨碍”理论告诉我们,

孩子为了保护自尊,在任务开始之前主动为自己设置障碍,比如拖延,没有努力去做这件事。

这样如果失败了,他们就可以说“是因为我没努力”,而不是“我能力不行”。

所以他们宁愿放弃成功的机会,也不愿面对那个可能被证实的“无能的自己”。

钱志亮教授指出,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要做的不是替他解决问题,而是引导他分析原因,把挫折变为一次学习的机会。

钱教授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破解“输不起”现象的科学方法。

首先,把一个困难的大任务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小步骤,让孩子在不断的小成功中积累信心。

其次,当孩子失败时不要说“没关系,反正也不重要”,而是引导孩子关注过程和方法

“这次虽然倒了,但是我们发现,底座打宽一点就更稳了”。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04“对不起,都是我不好”

看到网友分享自己小时候的事:

她回想起从小家里气氛稍微有些紧张,父母表情凝重时,她就会变得小心翼,主动去给大人倒水。

或者把自己最喜欢的零食拿出来分享,怯生生地问“你们是不是生我的气了?”

甚至到后来她和同伴玩耍的时候,总是那个无条件拿出玩具让其他小朋友玩的人,她从来不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为了让对方满意。

尹建莉老师指出,如果孩子经常“莫名”的道歉,那一定是他在家里经常受到不必要的指责。

她强调,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父母意志的延伸。

家长可以经常通过言语和行动,告诉孩子“无论你是什么样子,我们都爱你”。

让孩子感受到,他的价值在于他本身,而非他的成就或表现。

写在最后:

当我们再次听到孩子说出那4句话时,不要简单地安慰或纠正,要用理解、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去回应。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最坚实的避风港和最明亮的灯塔,既能接纳他们的脆弱与不完美,也可以照亮他们的潜力与无限可能。

从今天起,用心倾听,用爱回应,做个能够读懂孩子内心戏码的智慧家长。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孩子爱说这4句话,说明他骨子里很自卑,家长要多留意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