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现在的教育方式,真的越来越多元了。我们不必非要做“牺牲型”父母,也不必重复老一辈的严厉。
今天这篇文章,想和大家分享几种让我很受启发的育儿方式,希望能给你们也带来一些新思路。
01.反向育儿:别跟娃硬刚,试他试一次
这两年 “反向育儿” 特别火,我刚开始还纳闷,后来自己试了几次后,才知道有多好用。
以前我家娃冬天非要穿薄外套出门,我劝了半天,他跟我犟:“不冷!我就要穿!”
后来我索性不拦着了,让他穿上就出门。没走五分钟,他就缩着脖子往我怀里钻:“妈妈,好冷,我想换厚衣服。”
从那以后,穿衣服的事情,他再也没跟我犟过。
真的,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时候你说一百句,不如让他亲身体验一次。
我表妹跟我说,她家二宝出门总耍赖不想走,她没骂也没哄,自己先蹲下来撒娇:“妈妈也累了,走不动了,怎么办呀?”
没想到她家二宝立马站起来,拉着她的手说:“妈妈我扶你,我长大了能照顾你了。”
这就是 “反向育儿”,不是跟娃对着干,是正面说不通的时候,不如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结果。
有时候我们说一百句,不如让孩子自己试一次。他们会在体验中找到边界,也会更清楚什么适合自己。
反向育儿就像给亲子关系 “松绑”,你不焦虑了,娃反而更懂事。
02.老人打卡式育儿:老人带娃,怎么才能轻松
说起老人带娃,我太有感触了。我姐想把二岁半的孩子送去托班,一来让娃多接触人,二来给婆婆减负。
结果婆婆坚决不同意,说娃太小,在外面会受欺负、受委屈,最后这事儿只能黄了。
其实不是老人故意添乱,是两代人的观念差太多了。
我以前也跟我婆婆闹过矛盾:我不让娃边吃饭边看电视,觉得影响消化和专注力;可婆婆总说 “边看边吃能多吃点,没事儿”。
我想让娃自己吃饭,觉得这是成长必经的;婆婆却总怕娃吃不饱,追在屁股后面喂。
说实话,那时候我觉得特别委屈,觉得自己的教育被干扰;婆婆也失落,说 “我好心带娃,还带错了?”
后来我换了个思路,跟婆婆谈:“妈,您负责做娃爱吃的饭,接送他上幼儿园,这些您做得比我好。至于怎么教他吃饭、怎么立规矩,我来管,您下班后找老姐妹们聚聚,别累着。”
没想到这么一改,反而好了。孩子自己吃饭越来越香,婆婆也有了自己的时间,脸上的笑容都多了。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老人不想放手,而是我们没给他们放手的空间。
把该分的责任分清楚,爸妈做好第一责任人,老人做好辅助,全家才能共赢。
03.雇佣式育儿:让娃知道 “劳动有价值”,比说教管用
我特别佩服一个同学,她生了三个孩子,娃年龄差不多,却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孩子自己做饭,每人都有拿手菜;自己做家务,家里干干净净;过节还会亲手做礼物感谢爸妈。
我很好奇,她是怎么教出这么乖的孩子呢?
后来向她请教了她的育儿方法,同学告诉我,她是用 “雇佣式” 育儿 :把管理公司员工的办法用在了孩子身上。
她让孩子靠劳动赚零花钱:叠被子1元,洗碗2元,收拾房间3元。
还把家里的财政大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学着记账、规划开支。
孩子们分工特别明确:有人买菜,有人做饭,有人负责自己的学习打卡,一点不耽误。
后来,我也尝试这个办法,刚开始娃是为了零花钱才干活,后来慢慢养成了习惯。就算不给钱,看到我收拾客厅,他也会主动过来帮忙叠衣服。
其实重点不是赚多少钱,是让娃明白:劳动能换回来价值,自己也要承担家里的责任。
现在很多爸妈忙着 “鸡娃”,却忘了教娃生活的本事。可连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就算成绩再好,以后也难独立。
让孩子学会做饭、做家务,不仅能帮他建立信心,还能让他爱上生活,这比考一百分更重要。
每个娃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娃吃软不吃硬,适合反向育儿;有的娃喜欢动手,适合雇佣式育儿;有的娃需要老人帮忙带,那就跟老人好好分工。
养娃不是把娃打磨成 “别人眼里的优秀”,是让他在爱和理解里,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孩子可以调皮,可以慢一点,可以有自己的小脾气,只要他健康、快乐、有担当,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