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子女有以下习惯,大多不会孝顺,父母要给自己留后路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住在一个老小区,住户中老人很多。

平时谁家有老人离世了,都会在小区告示栏贴讣告。

一贴一揭,一揭一贴。

但最近几天我发现,一位经常在楼下碰到的老人,好久都不见她的身影。

以前听邻居说,她有3个孩子,俩儿子一姑娘,但几乎从不回来。

平时偶尔能看见她女儿请的小时工,会每周上门一次,帮老人买点肉食蔬菜,简单打扫下卫生。

邻居当时骂着:

“老人可怜,养了一群白眼狼,没一个在跟前孝顺她的。”

看她这么久没出现,我忍不住向邻居打听了下。

原来她前几天一个人在家脑出血摔倒,发现太晚,救治不及时遗憾离世。

邻居说:

“她女儿和大儿子就回来了一趟,把老人的遗体当个物件一样处理了。

别说讣告了,遗体处理完他们连家都没回,直接让中介在房子上贴了个出售告示,就人影都不见了。

你说这都啥事!就是养条狗,也比这几个孩子贴心些。”

未经他人事,不妄作论断。

都说养儿防老,但也说父母慈子方孝。

除了个别极端的例外情况外,大多数人走到暮年才会明白:

子女的孝,是果;父母的教,是因。

如果不想到了人生最后才发现,养育只是一场空。

那么,只要子女现在已经有了这些习惯,重新引导,也许一切还来得及……

01.

习惯一:

心安理得享受照顾,但对父母却情感漠视

刷到一则视频,心有戚戚焉:

一位妈妈生病躺了很久,实在起不来,挣扎着看了看一旁的儿子,问他:

“宝贝,能不能帮妈妈倒杯水喝?妈妈很难受。”

结果,她眼巴巴地等着宝贝儿子能帮她端过来一杯水,没想到她儿子来了句:

“你是不是把我当仆人了!我又不是你的父母!也不是你的老公!凭什么让我给你端茶倒水!”

就连我这个陌生人,都替这个妈妈觉得寒心。

有人曾说,现在的孩子,都是被宠大的,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可宠爱不是溺爱,当孩子被父母养得只知索取,不知感恩时,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误。

孩子需要呵护,父母也需要被守护。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付出不对等,孩子会缺少对父母共情与感恩的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了不是简单地发点小脾气,闹点小情绪,有点小叛逆,而是这些情况:

比如父母生病不闻不问;要求父母付出,却不愿回报分毫;不在乎父母的喜怒哀乐……

这些都是孩子被养得情感漠视的体现。

这时候,我们可以回看自己的养育过程,关注三个点:

1、有没有对孩子过度物质满足?

2、是不是忽视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3、是不是总想做完美父母?在孩子面前很少展露父母脆弱的一面?

找到问题根源,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别等到把孩子养成“冷漠型人格”,才心生后悔,否则一切只能为时晚矣。

02.

习惯二:

和父母“亲兄弟,明算账”,凡事利益为上

有段时间,我特别执着于让孩子“用劳动换钱”的教育方法:

做家务,给钱;给爸妈倒水、捏肩,给钱……

刷到这一类视频时,我也会看得津津有味。

直到某一天,在一个类似的视频留言区,看到一位网友现身说法:

“难道你们不觉得这种方法有很大问题吗?

家务是所有人的义务;给爸妈倒杯水,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也本来就是孩子应该做的。

什么都给钱,这不是把孩子训练得什么都要向钱看吗?

我的一个表哥,就是被他爸妈这么养废的。

表哥小时候,是我们所有孩子中的‘大款’。

因为他可以用扫地、擦桌子、背单词……去挣很多零花钱。

那时候表哥在我们中间可有范了。

他爸妈也发现了这招又简单又管用。

后来,他们对表哥的要求也越来约高,必须考高分才有钱拿,甚至在学费、正常日常花费上提要求、为难表哥,让他什么都要自己‘挣’。

可随着表哥渐渐长大,对钱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要给更多的零花钱,他才愿意去做父母要求的事。

而表哥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爱斤斤计较,不让一分一厘。

长大做什么,都会下意识考虑自己能得到什么,会不会有什么损失。”

父母在童年时“算计”了孩子,就别怨孩子长大后学会“权衡利弊”。

这一对父母的初心没错,但任何方法,一旦用得过了度,就会变了味。

听过一个更扎心的故事:

一个男孩在小时候,什么事都要和父母“算清帐”。

父母给他花钱眼都不眨,但父母要是用了他的一分零花钱,他能追着要几天,绝不会让父母占他一丁点“便宜”。

当时他父母还开玩笑说:

“这孩子,怎么这么小气呦。”

不曾想,男孩长大后,什么“帐”都要一笔一笔和父母算清楚——

父母生病住院他照顾了几天,他就要从父母那里拿走多少钱;

父母可以免费帮他带孩子,但他回家陪父母过年,路费却必须要父母出。

最夸张的是,他问父母:

“我可以给你们养老,但你们必须要现在把房子过户给我。”

允许孩子凡事都和父母有界限,没什么大问题;

但放纵孩子凡事都要和父母“算得清”,很可能就是在教会孩子“你要利益至上”。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看看自己是否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太过于强调功利和竞争,太过美化金钱和成功?

孩子的孝顺,是在从小的三观中养出来的。

别在最该养出孩子孝顺的年纪,弱化无私的爱与付出的价值。

利益重要,但不可贵;爱与付出不功利,但却珍贵。

03.

习惯三:

父母做什么都错,自己做什么都对

在公号@真实故事计划中,看到一个让人气愤不已的初中女孩。

女孩的父母,就和这世上千千万万个父母一样——

尽心养育孩子,虽然方式并不完美,但爱孩子的心却是百分百。

可女孩上了初中后,突然开始每天对父母叫嚷着说自己受到了原生家庭的伤害,说父母对她控制欲太强,导致她没有内驱力不爱学习。

还冲父母大吼:

“我一天都不想再待在这个家!”

她父母也是一脸懵,又委屈又难过。

为了帮助女儿,他们求助女儿的老师。

但得到的结果是,他们女儿是自己太懒,不喜欢学习,又不愿意上进,可又嫉妒别人成绩好,所以把所有的罪都归因到了父母身上。

好似这样做了,她的所有失败和挫折,就都成了父母的问题,不再是自己的原因。

生活中,这种喜欢“甩锅”的孩子,一点都不少:

考试成绩好了,得了奖励了,就是自己聪明,自己优秀,至于父母?啥关系都没有;

但如果不努力,考砸了,被批评了,那就是父母给自己的托举不够,是父母的基因不好,总之问题都在父母,和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

《正面管教》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不良行为,很多是因为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

恰当的引导,才能避免孩子固化这种扭曲的归因模式和价值观:

1、父母不替孩子背锅,让孩子适当承担做错事后的“自然后果”;

2、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就事论事,不上升到人格高度,不过分否定;

3、日常表达观点时,父母要避免绝对化的表达,多和孩子讨论一些其他的角度;

4、父母自己以身作则,不甩锅,主动承担责任,主动解决问题。

04.

习惯四:

享受父母的爱,却看不起父母的一切

在一位知乎网友的分享中,学到很多:

他用“邪修”治好了自己孩子身上“自视甚高、看不起父母”的问题。

他孩子也是到了青春期,就仿佛变了个人:

追求名牌、崇拜金钱,觉得父母无能,看父母啥都不顺眼。

他当时发现孩子身上这个问题后,特别心寒。

因为他家经济虽然一般,但为了让孩子在学校不自卑,不被排外,他和妻子给孩子的吃穿用度是全家最好。

明明是父母用尽全力把孩子托上了高度,孩子却转头嫌弃父母托举得还不够高。

而且为了在同学间“充面子”,他孩子到处撒谎说自己的父母在外做大生意,自己只是暂时寄住在亲戚家。

甚至还说亲戚(也就是他的爸妈)对自己一点都不好,克扣他的吃穿用度,但自己现在要好好学习,犯不上和他们计较。

真,内心戏都快演成“含辱负重”的网剧了。

但好在他也算足够冷静,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本身就比较敏感,会有一些正常的爱慕虚荣。

所以他并未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而是尝试用方法重新引导孩子:

他先把家里的收支全部明细化,尤其是孩子的支出,但只是记录,每周让家中每个人都明确了解。

然后,他退掉了原本要带孩子去的旅游团,转头带孩子回山里老家呆了一个月,让孩子看一看不同人的生活。

但这个过程中,他全程没有跟孩子讲过任何道理。

直到最后孩子跟他主动聊天,他才找了个彼此情绪都比较冷静,氛围也比较舒适的时机,用很理性的态度,和孩子做了次深度的沟通。

那次聊完后,他又带孩子去了他工作的地方,让他亲眼看看父母挣钱的不容易,还让孩子帮忙,好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其中的辛苦。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整个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展露出自己的价值,让孩子看到“你的父母也很厉害”。

一套组合拳下来,孩子有了见识;有了指引;有了共情;有了崇拜,变化,自然也就一点点发生了。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他的书籍《深度关系》中说过:

“几乎所有的养育问题,都和家庭权力结构失衡有关。”

父母和子女,本就应该互相平等和尊重,任何一方站到了家庭的“权力”上方,家庭中的理解和尊重,便都会发生倾斜。

孩子,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

孩子,也是需要有关系界限的。

父母可以无私地付出爱,但不能无底线地,放纵孩子践踏爱。

05.

其实你看,大部分孩子,很少有天生坏种。

他们受年龄和认知的局限,总会出现那么一些“走歪路”的插曲。

而这种问题出现的本质,和父母的付出过了界有很大关系,当孩子没有了安全感和边界感,就会出现一些试探底线的行为。

孝顺的孩子,是养和教出来的,不是宠出来的。

不骄纵、有规矩,付出有度,养出感恩于心、于行的孩子,是为人父母一生修行最好的功课。

与诸位父母共勉!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子女有以下习惯,大多不会孝顺,父母要给自己留后路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