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瞎夸了!真正的好家长,都在靠聊天养出有内驱力的孩子
一、你家的 “夸奖”,可能正在伤害孩子!
“宝宝真聪明!”“你太厉害了!”“不愧是我的好孩子!”
现在打开育儿博主的视频、翻看教育专家的文章,几乎都在说 “要多夸孩子”。于是很多家长把这句话当圣旨,不管孩子做什么,张口就来一顿猛夸。孩子搭好积木,夸 “聪明”;孩子自己吃饭,夸 “厉害”;甚至孩子只是乖乖坐着,都要夸 “真棒”。
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越夸越 “玻璃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说 “我不聪明了”;做事情只图表扬,没人夸就敷衍了事;甚至听不得一点批评,一被指出问题就哭闹不止。这就是 “夸出内伤”—— 盲目、空洞的夸奖,看似在鼓励孩子,实则是在给孩子 “捧杀”。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 “聪明”“厉害” 这种夸奖,指向的是孩子的 “天赋” 而非 “努力”。孩子会觉得,自己做得好是因为天生聪明,一旦遇到做不好的事情,就会否定自己的天赋,进而失去信心。而且这种夸奖会让孩子对 “表扬” 产生依赖,做事的动力从 “我想做” 变成 “我要得到夸奖才做”,内驱力根本无从谈起。
二、真正的 “育儿高手”,都在用 “聊天” 代替 “瞎夸”
和 “瞎夸” 相反,有智慧的家长懂得用 “聊天”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他们不轻易说 “你真行”,而是通过提问、倾听,让孩子自己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比如孩子搭好了一个复杂的积木城堡,瞎夸的家长说 “你太聪明了,真是个天才!”;而会聊天的家长说 “宝贝,妈妈看到你搭这个城堡花了好久呀,刚才那块积木倒了好几次,你都没放弃,最后搭得这么漂亮,你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
前者只给了一个空洞的标签,后者却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孩子在这样的聊天中,会清晰地知道 “我是因为努力才做好的”,以后遇到困难时,也会想起 “我之前坚持过,这次也可以”。
再比如孩子主动收拾了玩具,瞎夸的家长说 “你真棒!”;会聊天的家长说 “你今天主动把玩具都放回了盒子里,客厅一下子变干净了,妈妈收拾家务也轻松多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帮到妈妈了呀?”
这种聊天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 “价值”—— 不仅让环境变整洁,还帮助了别人。这种价值感会驱动孩子以后更愿意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只等着家长的表扬。
以上都是我儿小学三年级前我常用的套路,随着他慢慢长大我越来越省心,自从读初中开始几乎不用我操心他的学习和生活,琴棋书画、强身健体、还有厨房里的交响乐、整齐的书桌都是他自己展示的舞台!
我一直认为:作为家长孩子越大我们要学会得体的退出,给孩子空间、尊重他、默默地支持他,偶尔的提醒。足矣!
三、记住这 3 个聊天技巧,养出有内驱力的孩子
其实,用聊天代替瞎夸并不难,关键是抓住 “关注过程、肯定努力、强调价值” 这三个核心,分享几个简单好用的技巧,每个技巧都搭配不同场景的具体话术,家长可直接套用:
1、描述你看到的事实,不贴标签
(核心:把 “抽象表扬” 变成 “具体描述”,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件事做得好)
瞎夸话术:“你真能干!
聊天话术:“妈妈看到你今天自己扣好了衣服扣子,还把鞋带系紧了,不用妈妈帮忙就穿得整整齐齐,你怎么做到这么熟练的呀?”
瞎夸话术:“你画得真好看!”
聊天话术:“你这幅画里用了红色、蓝色和黄色,还在小草旁边画了小蝴蝶,连蝴蝶的翅膀都画了花纹,你画的时候是不是在想‘要让画面更热闹一点’呀?”
瞎夸话术:“你真聪明,记得真快!”
聊天话术:“你刚才背古诗时,先跟着妈妈读了两遍,然后自己小声念了几遍,最后就能完整背下来了,这个记古诗的方法很管用呢!”
2、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坚持,不否定困难
核心:不回避 “孩子遇到的麻烦”,反而通过聊天让孩子看见自己的 “抗挫力”)
孩子拼拼图卡壳后又完成时:
瞎夸话术:“这有什么难的,你终于拼完了!”
聊天话术:“刚才你拼到这块带花纹的拼图时,试了好几个位置都不对,还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后来换了个方向就拼上了,你遇到困难时不着急、愿意多试几次,这点特别棒!”
•孩子练钢琴出错后反复练习时:
瞎夸话术:“总算弹对了,早这样不就好了!”
聊天话术:“妈妈听到你刚才弹这段旋律时,有个音符总弹错,但你没放弃,停下来看了看琴谱,又慢慢练了 3 遍,现在弹得特别流畅,你是不是也觉得‘坚持练真的有用’呀?”
•孩子做手工剪坏纸张后重新做时:
瞎夸话术:“没事,你已经很棒了!”
聊天话术:“刚才剪圆形的时候,纸不小心剪歪了,你没生气,反而重新拿了一张纸,慢慢沿着线剪,这次剪的圆形特别圆,你愿意重新尝试的样子,比做好手工更厉害呢!”
3、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不只是 “为了得到表扬”
(核心:把 “孩子的行为” 和 “他人 / 环境的改变” 关联,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动有意义)
•孩子帮家人摆碗筷时:
瞎夸话术:“你真乖,会帮妈妈做事了!”
聊天话术:“你今天把碗筷摆到每个人的位置上,爸爸坐下就能吃饭,不用再找筷子了,你是不是觉得‘帮家人做事,大家都开心’呀?”
孩子在幼儿园分享玩具时:
瞎夸话术:“你真大方!”
聊天话术:“老师说你今天把积木分给小明玩,小明玩得特别开心,还跟你一起搭了小车,分享玩具是不是让你多了一个小伙伴呀?”
•孩子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时:
瞎夸话术:“你做得对!”
聊天话术:“你把果皮扔进垃圾桶后,地板上就没有垃圾了,爷爷奶奶走路不会踩到,家里也更干净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能保护家里的环境’呀?”
四、最后想说: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相信 “我能行”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这句话,其实说对了一半 —— 孩子确实需要被认可、被看见,但这种认可不是空洞的夸奖,而是真诚的看见。
瞎夸就像给孩子吃糖果,吃的时候甜,吃完了没营养,还容易让孩子依赖;而聊天式的肯定,就像给孩子吃正餐,营养均衡,能让孩子真正成长。
当孩子在聊天中,一次次被看见努力、被肯定坚持、被感受到价值,他会慢慢建立起 “我能行” 的自信,这种自信会变成内驱力,让他主动去尝试、去坚持、去成长,哪怕没有别人的表扬,也能因为喜欢、因为有意义而把事情做好。
所以,别再盲目夸孩子了,从今天起,试着用聊天代替瞎夸,你会发现,孩子不仅会变得更自信、更坚强,还会主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