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以为自己很擅长倾听。
在一场谈话中,我更习惯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我有很好的耐心,也有帮对方解决问题的热心,我也学习了倾听的礼仪技巧: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以注视对方眉头到鼻尖之间的三角区为宜,要时不时地有所回应……
直到我进入心理学领域,我才发现,我所谓的善于倾听,只是皮毛,远远没有触及倾听的本质。
真正的倾听,不仅仅是身体的靠近,更是心与心的靠近。
一个很好的朋友陷入感情的困境。
我自以为很清楚地看到问题在哪里,于是各种角度、深入浅出,掰开了揉碎了给她分析,这样做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做,往往一通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好友点头称是:嗯,你说的有道理,我明白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她还是苦恼地问: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如此几次,我很是挫败:苦口婆心说了半天,又回到原点了。
现在想来,我的倾听里充满了建议、评判,我拼命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灌输到她的头脑中,想让她开窍——这么简单的道理她怎么会不明白呢?
然而我错了。
这不叫倾听,这叫评判,叫灌输。
我并没有真正“看到”她——这么简单的道理她为什么不明白,这就是问题啊。她一定有她的想法,她的思维模式,她的犹豫,她的软弱。
我是用头脑去听她的故事,而没有用心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