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人
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看过一则故事:
早年丧偶的老父亲将儿子含辛茹苦养大成人,已经70岁倍感孤独的他,想去儿子家安享晚年。
老父亲来到儿子家,儿子在了解父亲的来意后,却支支吾吾不知怎么回复老父亲。
“你留下来和我们一起住?是的……当然……但是我不知道你在这里能否住的惯,你知道我们这里地方不大……我妻子比较……还有孩子们…”
老父亲知道自己让孩子为难了,转眼就说当自己什么都没有说过。
儿子又说:不,爸爸,我不是这个意思,只不过……我还没想好让你在那里睡……除非你不介意睡在院子里……
老父亲说不介意,儿子叫来12岁的孩子为爷爷拿来毯子,说让爷爷晚上睡觉盖。
孩子问爸爸,爷爷睡哪里呢?爸爸回答:院子里,因为不想让爷爷影响我们的舒适生活。
孩子进里屋去拿毯子,用剪子将毯子剪成两半,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过来了,问孩子:“你在干什么?”
孩子:爸爸,我想把半张毯子给爷爷盖,剩下的半张等到你老了以后住在我家里时用……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你不孝顺父母,等待的将是孩子的不孝顺你;
你不遵守规则,等待的将是孩子的漠视规则;
你不文明守法,等待的将是孩子的贪赃枉法……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但家长总是习惯性教育孩子,而不进行自我教育,甚至总是自相矛盾地——
让孩子长大后要孝顺自己,自己却对年老的父母不管不问;
让孩子不要到处扔垃圾,自己却嫌垃圾桶太远随处扔废纸;
让看电视的孩子赶紧去睡觉,自己却迟迟守着电视旁追剧;
让孩子不要乱发脾气,自己却对犯了错误的孩子大吼大叫……
可以说,中国家长正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可笑的是,以“贱人”标准要求自己的家长,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圣人”,而不知教育孩子的实质就是教育自己,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可能就是你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