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了,小宇妈妈反而上火了,她告诉我,10岁的小宇最近有点反常,无论去哪儿,小宇都跟着他,一个人不敢呆在家,一个人不敢上卫生间,无论去哪儿,都要人陪着他。
小宇妈妈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不愿意呆在家,我给他买玩具、买零食,让他看电视、玩游戏,都哄不住他;也打过、骂过,还是不改,就是要我们跟着陪着,这么大的孩子,胆子这么小,那可怎么办?
可是,在我和小宇谈完之后,谜题就解开了:
刚放暑假的头几天,小宇去舅舅家里做客,舅舅家的两个表哥喜欢看惊悚片,小宇也坐在一旁一起看。可是,看完之后,他就害怕了:家里说不定从哪儿就会出来个人;卫生间的马桶里说不定会伸出一只手来……。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一颗同理心,就无法知道,我们的孩子心里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所以,当孩子日益长大,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因为,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因为不理解,就多了指责与批评,少了尊重与接纳,而这,恰恰是亲子关系中的最大的障碍。
要想与孩子亲密无间、毫无阻隔,“同理心”必不可少。
在亲子关系中,“同理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同理心”就是指能易地而处,切身处地理解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孩子的处境及感受,并适切地回应其需要。
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同理心”呢?
一、学会放下自我感受,愿意更多的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如果我们总是高高在上,总是想掌控孩子,而不是尊重、理解孩子,那么,我们将永远不会有同理心。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抱着这样的一种态度:“我们是大人,小孩子必须听大人”。
我们经常高高在上,想把孩子牢牢地左右在手心里,如果是这样,我们将从孩子身上看到的,多是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的那部分,而自己则充满了焦虑和不满。
放下自己的感觉,放下大人的身份,去想想,当年我们小的时候,是如何的看待大人、如何的看待这个世界,或许,我们就能明白,今天的孩子,永远比我们的当年压力大得多,或许,就能多一份理解与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