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有新闻报道,一位8岁男孩,针对二年级课文《羿射九日》中的用词和逻辑,提出质疑。
篇章中前面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
后面段落,马上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
小男孩质疑:比得兔/彼得兔的故事英文版经典童话故事书全23册中文+19册原版英文+音频
“水都蒸干了,为何用蹚?”
面对儿子的质疑,男孩的妈妈发了一个朋友圈,不久被人上传到网络,引发热议。
或许,我们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问题,可能会对孩子说:
“课文是经过精心编排的,不会有错。”
“上面写着什么就是什么,哪来的这么多问题?你还能质疑权威?”
但这位男孩的妈妈没有放弃,她多次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进行询问。
终于,他们等到了人教社官方微博的回应:
“这个孩子敢于质疑,能够边读边思考,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蹚字的确不恰当,会对教材适当修改。”

敢于质疑的孩子,他们不会轻易迷信权威,而是勇于突破和创新。
一个只知记忆、不善思考、不敢质疑问题的孩子,不会有创新的能力,最后都将趋于平庸。
为人父母,我们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培养孩子多动脑的习惯。
如此,孩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成长的速度都会优于同龄人。
孩子总爱“搞破坏”
很多父母总是吐槽孩子,爱“搞破坏”:
“家里的玩具,被孩子拆卸得七零八落;
买个遥控飞机,玩不了半天就被孩子给’肢解’了。
无聊时,他甚至会给家里的电视机凿个洞,说看看能否钻进去……”
遇到这样的事情,很多父母都会抓狂加崩溃。
孩子表面上,拥有了“无敌破坏力”;
实际上,“搞破坏”是孩子在满足好奇心,探索世界。
其实,只要父母加以正确引导,孩子这种行为不是一件坏事。
麻省理工教授,曾经用20年时间研究全球的天才科学家、工程师们,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动手能力强”。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孩子会动手,小脑瓜自然聪明。
曾在网络上,有个小学生火了。
他叫张荣景,才12岁,因发明“防坠楼窗”,获第118届法国巴黎发明展金奖,也是中国代表团在这届发明展上获得的最高奖励。
这个发明,借用透明电梯的原理,当打开插销,窗户向上时,防护窗自动向下;
窗户向下时,防护窗自动向上。
无疑,这个发明一定是在他无数次动手之后,萌生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