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内在情绪。尊重他自己的规则,玩具的摆放,穿衣服的顺序,学会欣赏孩子,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高敏感的孩子天生就很细致,专注力强,如果培养得好,未来的职业可能是科学家、医生、律师、老师、艺术家。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说:“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种天赋,是上天给你的一份礼物。”
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尊重和顺应。高敏感不是疾病,只是孩子的一种特质,我们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特性,而不是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喜欢生物,喜欢观察,那就让他学生物好了。孩子能安安静静地看一下午古诗词,又何必非要带他出去社交呢?
父母要充当孩子的保护伞。面对新环境,高敏感的孩子必须经过慎重观察后才可能融入其中,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充当孩子的保护伞,不要把孩子独自放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还美其名曰的是为了锻炼孩子。
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大爆发。高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出现“反应过度”的情况。这时我们千万不能用和稀泥的方式,只想着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而是要找一个安静、人少的地方,先跟孩子共情,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可以先哭一会,等你没有那么伤心了,咱们再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愤怒、沮丧时,爸妈也是在场的,会有安全感和被理解感。终有一天,他会学会独自面对各种问题。
和孩子一起社交。当孩子“怕”见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孩子熟悉的细节作为提醒,比如“这次聚餐就像上回我们在xx餐厅吃饭那样,有你认识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
允许孩子慢慢地接受新环境。如果孩子开始很难融入到大家的交流中,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你现在不想和大家说话,那我们可以一起去餐厅转转,或者去外面看看。”
只有我们真正地走进高敏感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帮助他们,也只有家长愿意去读懂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知己,才能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