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不讲道理”,指引孩子方向。
《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曾说,他之前很喜欢给女儿讲道理。
但是每次女儿都不爱听,随口敷衍他。
直到有一次飞机延误,他尝试和女儿聊天,但无论她说什么,金先生都没有反驳,也没有板起脸来讲道理,而是默默倾听,两个人的关系才缓和起来。
金惟纯慢慢明白,原来真正的沟通不是讲道理,而是从情感上共鸣,用心去理解。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到,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父亲的理性思维突出,总是喜欢“以理服人”。
这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厌烦叛逆,离自己越来越远。
在孩子的眼里,道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尊重和理解。
著名的“人才魔术师”蔡笑晚的四儿子,在叛逆期受到香港电影的影响,想要去少林寺学武。
换作别的家长肯定要讲一堆学业更重要之类的话。
但是蔡笑晚反而认真倾听了孩子的意愿,明白了孩子的决心之后,选择尊重孩子,送孩子去了少林。
到了少林寺,孩子才发现学武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自己主动回来继续学习。
后来考上了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
蔡笑晚说:“说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旦和孩子产生对抗,什么样的教育都是无效的。”
教育不能只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
为了让孩子爱上学习,他和妻子晚上一起读书,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学习;
为了让孩子开阔眼界,他带着孩子走遍了大江南北,让孩子去见识,去感受;
孩子遇到困难、挫折,他总是贴心安慰,给出建议,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他的六个孩子,有五个博士,一个硕士。其中既有哈佛的终身教授,也有高盛公司副总裁。
因为教育的成功,别人甚至送了他一个外号“博士老爸”。
金惟纯说:亲密关系一直是我人生大功课,其中一个过不去的关卡,就是太爱讲道理了。
总是抓着道理不放,最后“赢了理,输了人”。
教育从来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而是一个主动的、建设性的过程。
学会尊重沟通,学会身体力行,学会爱与理解,永远比讲道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