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说什么怎样的话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约翰·巴格做过一个实验:

他让两组被测试的学生分别做两套试卷。

一套上面穿插着“挑衅”、“打扰”、“违法”、“粗鲁”等词语。

一套上面穿插着“体贴”、“耐心”、“礼貌”、“尊重”等词语。

做完试卷后,他让学生去办公室找测试者交谈,但测试者假装在和别人谈话,无暇顾及这些学生。

那么此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受到“粗鲁”“打扰”等字眼诱导的学生,会不耐烦地打断测试者;

而受到“礼貌”“尊重”等字眼诱导的学生,有82%一直安安静静地等待测试者和别人交谈结束。

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耶鲁大学诱导实验”

几分钟的单词引导,就可以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更何况从小就在你身边,听着你说的话长大的孩子呢?

很多时候,你对孩子说的话,在不经意间,预示着孩子一生的命运。

满口都是贬低

孩子很难成大器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个7岁的男孩哭着对镜头说:“妈妈,我知道我成绩不好,但我会努力的,能不能不要再骂我‘二百五了’了。”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男孩的心酸和委屈。

见过不少类似的父母,本着“望子成才”的心理,习惯性地否定孩子,希望借此激励孩子做的更好。

但就像《中毒的父母》一书中所说:

“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盯着他的缺点,不断地贬低他。

央视节目《心理访谈》曾采访过一个啃老十年的女生——范成金。

今年36岁的她,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而是理直气壮地窝在家里啃老。

而她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跟她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她初中时很喜欢画画,还设计过服装,但当她兴致勃勃拿给父母看时,得到的只有讽刺:“有啥用呀,有用吗?看书去!”

她想给家人做顿饭,父母也要打击她:“你搁水咋搁这么多?做个饭都不会!”

大学毕业后,她也曾找过工作,但当她屡屡碰壁时,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反而极尽挖苦:

“你将来成事了,我给你跪下!”

“你要能成事了,狗都成事了。”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永远只有打击。

久而久之,她越来越自卑,还患上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敢与他人打交道,彻底自暴自弃。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现象。

父母在贬低、打击孩子时,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会渐渐相信这些评价,不知不觉按照父母的评价去行事,并最终让预言成真。

父母那些贬低的话,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在孩子心上留下深深的划痕,一步步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满口都是抱怨

孩子很难乐观向上

你有没有觉得下面这些话很熟悉?

“烦死了,天天这么忙,工资还这么低!”

“我天天这么累,你就不能好好学习,给我省点心?”

“为什么别人都过得这么好?!”

很多父母,对于生活中的不如意格外敏感,不自觉就会把负能量传达给身边的家人。

其中首当其冲受到侵蚀的,就是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心灵脆弱的孩子。

《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个叫轩轩的男孩让人印象深刻。父母该怎么教育孩子之儿童教育全套10册mobi+epub+azw3

与其他同年龄活泼、好动的男孩不同,轩轩不仅胆子小、话也少,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的,这让妈妈非常担心。

可育儿师仔细观察后,却发现孩子问题的根源出在妈妈身上。

原来,妈妈是全职主妇,平日里很累很委屈,所以她总是抱怨个不停。

跟儿子单独在一起时,她满口怨言:

“我告诉你,和你在一起好痛苦啊!”

“看见你就崩溃,你能不能消失啊?”

爸爸回来了,陪儿子在开心地做手工,她也要插上一嘴:

“你能不能歇会儿再做,你什么都要满足他的啊?”

“我就是看不惯你天天都陪,你都不知道拒绝的嘛?”

在妈妈每天怨天尤人的声音中,轩轩变得越来越内向,整天沉默不语。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父母的抱怨,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灰色地带。”

孩子就是天生的情绪接收器,爱抱怨、不断传递负能量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窒息,内心灰暗一片。

父母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是孩子对待世界的态度。

被父母当成“垃圾桶”的孩子,最后也只能住在“垃圾堆”里,很难乐观向上。

1 2
赞(25)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说什么怎样的话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