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每天阅读半小时
张泉灵曾对孩子说:成长的最好方法,是阅读。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你领略了,你的世界也拓展了。
阅读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一个见识过世面、认识过世界的孩子,他才能分辨得出,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他也就不会轻易被网络上那些虚幻的东西所迷住。
你可能会说,给孩子买了各种好书,可他不爱看怎么办?
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循序渐进,培养他的阅读能力。
外甥在读一二年级时,也是各种偷偷看手机,根本不爱看书。后来姐姐就每天抽半小时守着他,非要他挑一本书读。
刚开始外甥就是图任务式翻一翻,后来发现,坐在那半小时很无聊,便开始留意书中的内容。那时候,我正好送了全套马伯庸的历史小说给他,他发现内容很有趣,不知不觉就把几十本书看完了。
后来姐姐又给他买了几十本历史小说、文学小说,他一口气读完。再后来,他开始看历史类书籍、科普类书籍,甚至连文言文类的书都能看得进。
姐姐说他最大的变化,就是再枯燥的书,也能读一读。还有就是,看书多,理解能力非常强,数学的难题拓展,别人题都读不懂,他却几乎没有做错过。
阅读,不仅是拓展孩子的认知,更是培养他的深度阅读能力,让他能静下心去好好阅读和思考一本书。
从孩子最感兴趣的书籍开始,哪怕是小说、童话、故事都可以,循序渐进,让他培养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到点便提醒他,这是“阅读时间”。最好的情形是,我们陪着孩子一起阅读,有这样一个氛围,孩子更容易进入状态。
三:每天劳作半小时
我们总觉得,孩子和家务,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孩子就该做孩子要做的事,比如学习、玩耍、睡觉、休息。
但其实,想要孩子了解真实的生活,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就必须参与到家务中来。
当孩子两手不沾阳春水时,他就不知道,父母的付出有多艰辛,他也不知道,生活真正的模样是什么。
他会以为,父母为他服务、为他操劳,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当他挽起袖子炒菜时,他明白了桌上的一饭一菜是多么不容易,他学会了感激。
当他拿起扫把清扫房间时,他知道了,一个家,从来不是它自己就能干净整洁的,他学会了责任。
当他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时,他知道了,原来生活也需要技能,他学会了自理。
当他与爸爸妈妈一起将家整理得井井有条时,他从分工、协调和沟通中,学会了合作。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总舍不得让他“吃苦”,但其实,让孩子劳作,能让他看见生活的样子,了解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重。
将来他独立生活时,才不至于被太多的落差、挫败和不知所措给包围。
心理学教授塞德兹说过,孩子就像陶瓷器,你给予什么教育,就会得到怎样的雏形。
一个爱阅读、爱运动、做家务的孩子,他能差到哪里去呢?
假期到了,我们不妨带着孩子把这3件事做起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