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休息,本不打算写文章。刚午休醒来,看到朋友给我发的信息,说是孩子期中才考了班级第9。
这是千人规模的初中大校,而且是在最好的重点班里。
我说,“这不还挺好的么?”
她说:“其实我挺不满意的!”
我直接回了俩字:“有病!”
“你赶紧该忙啥忙啥,实在没啥忙的,爱干啥干啥去,别去掺和孩子的学习就行,这不添乱么!”
一、
孩子已经上初中了,搁在旧社会,再过两年都能当爹当妈了,但凡是这种水平的娃,自己考的好不好,心里门清儿。
不需要额外再有一个人不停地告诉他,“我对你的成绩不满意,你还得努力!”
说白了,他们此时此刻需要的是建议,而不是抱怨。
什么是建议?
是结合经验,基于问题本身理性分析,给出明确的思路、方案、方向,是“我能怎么帮你”,而不是“你怎么又不行”。
而抱怨呢?
除了反复强调“你错了”“你不行”“我不满意”之外,毫无价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让对方更烦、自己更堵。
建议是提灯照路,抱怨则是摸黑骂人。
孩子到了中学,不求爹妈帮多大忙,至少别没事儿瞎添乱。他们早就不是那个你叨叨叨个没完,还一句不吭、只会在那儿默默抹眼泪的小屁孩儿了,他们是有情绪,会反抗、有判断力的半大成年人。
如果还用对付小学生那一套对付孩子,等到有一天,他怒吼着说道:“我不学了,无论我怎么努力你都看不到,天天就是各种不满意,烦不烦!!!
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二、
我知道,为人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真心实意地希望孩子能更优秀、更有出息。但很多时候,这种“叨叨式关心”除了制造压力和情绪摩擦,啥用都没有。
咱换个角色、换个场景,大家感受一下:
你刚发完工资、一脸疲惫地回到家,另一半冲你来了一句,“你怎么只发那么点钱啊?我挺不满意的!”
换位思考、身临其境细细品品这句话,是不是一股热血直冲天灵盖?
就这话一出,甭管当年谈恋爱的时候爱的有多么轰轰烈烈、死去活来,就算是对方这辈子救过你的命,也忍不了半点!
因为这话不止是在质疑收入,更是在否定我们整个月起早贪黑的所有辛劳和努力!
也许有人会问,“那你的意思,家长对孩子成绩不满意,还不能提了?”
能啊,当然能提!
从知识点到分析方法、从应试技巧到清晰调节,但凡是能帮孩子改善现状的具体细节,都能提,甚至应该提。
问题从来不在于“提不提”,而是提的时候,是带着情绪在批评,还是带着方法在协助。
我们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我对你现在的结果很不满意”,还是在传递“我理解你的难处,我愿意陪你一起面对和解决”?
这差别大了去了!
再换个场景一起感受下,同样是催婚:
一个父母只会说:“你都那么大了,怎么还不找对象,你老了怎么办?”
而另一个父母说:“钱给你准备好了,房子也买好了,所有物质基础你都不用操心,去找个你爱的人,爱你一辈子吧!”
前者只有叨叨,后者有托底、有理解、有支持,这听起来的效果能一样么!
所以,孩子初中以后,要么去了解下他在学啥,问题在哪儿,提点实质性的建议;要么干脆闭嘴,别拿情绪发泄当教育。